隋朝一統后,延續了鄭州這個地名,唐代依然有鄭州之地名,貞觀七年(633年)鄭州遷移到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鄭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來。有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在讀書,學校組織參加植樹節活動,說實話,除了讀書的時候參加過植樹節,后來就從未參加過,為什么會沒有參加過呢因為每年植樹節我們都還在農村,農村是沒有組織植樹節這個活動,因為我們農村每家每戶到了春季都會自家種一些樹苗,每年一到春季,基本上天天都是植樹節,農村嘛,農民靠山吃山,你不去勞動不去種植就沒有收益。
1、鄭州為什么叫鄭州呢?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一起來讀河南那些事兒。(約500字,閱讀需2分)河南滎陽有一座高大的雕像,名為鄭氏三公,鄭氏三公塑像這三公分別是鄭桓公、鄭武公、鄭莊公,是鄭國的頭三個開創性君王。如今這個西周一直到戰國時期的鄭國,留給河南省的最大歷史遺產,就是“鄭”這個名字,鄭州、新鄭等地名,就是發源于此。鄭國(前806年-前357年)是周朝的一個重要諸侯國,和周王一樣是姬姓,一開始被封于陜西鳳翔一帶,后隨著周平王東遷,來到了河南,居于中原地區,就是今天的新鄭一帶,
春秋初年的鄭國在鄭莊公的治理下,國力強盛,這時候我們眾所周知的春秋五霸都還沒有登上歷史舞臺。鄭莊公連周王都不放在眼里,甚至還為了攻打宋國,和周王鬧翻,最終周王看不下去了,發兵攻打鄭國,爆發了鄭周繻葛之戰,結果周王受了傷,天子威嚴掃地,鄭周繻葛之戰這段時期其實是春秋第一霸——“鄭莊公小霸”時期。“鄭伯克段于鄢”之典故鄭國后來衰落,被韓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此為鄭姓的由來,
鄭姓在河南流傳下來,韓國派往秦國的間諜水利工程師鄭國,就是以鄭為姓。新鄭這個名字,是因為上文所言,鄭國從陜西鳳翔遷到河南,因此為了區別兩個鄭地,就以“新鄭”命名鄭國搬遷到河南的這個地名,秦始皇一統天下后,在此地設潁川郡,轄有新鄭縣。東魏武定七年(549年),改潁州為鄭州,鄭州這個地名自此而始。隋朝一統后,延續了鄭州這個地名,唐代依然有鄭州之地名,貞觀七年(633年)鄭州遷移到管城(今鄭州市管城區),鄭州的建制和治所才固定下來,
2、你參加過植樹節植樹活動嗎?
有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在讀書,學校組織參加植樹節活動,說實話,除了讀書的時候參加過植樹節,后來就從未參加過,為什么會沒有參加過呢因為每年植樹節我們都還在農村,農村是沒有組織植樹節這個活動,因為我們農村每家每戶到了春季都會自家種一些樹苗,每年一到春季,基本上天天都是植樹節,農村嘛,農民靠山吃山,你不去勞動不去種植就沒有收益。
3、植樹節你打算怎么做?
我們的祖先們,在古時候就有在清明節前插柳種樹的傳統,而現在定3月12日為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提出中國欲強,必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此外,他還在許多著作和演講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并且身體力行,親自植樹,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式,以后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將3月12日定為植樹節。前陣子,一部電影《流浪地球》的品質與故事內容令觀眾興奮又動容但觀影過后,也讓我們陷入沉思環境被嚴重破壞、地球家園滿目瘡痍的畫面讓人們重新審視: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雖然“流浪地球”中“人類流浪計劃”順利進行,但其中反映給我們卻是一個環境被嚴重破壞地球家園滿目瘡痍的場景。正因為我們這些人為的破壞,當前威脅著人類生存十大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的耗損與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酸雨蔓延、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大氣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險性廢物越境轉移大自然已經對我們發出了警告,我們應該開始反省,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讓它不再流浪,
或許我們無法阻止霧霾的出現,也無法徹底消除汽車尾氣與廢氣。但環境保護,應該從每一抹綠色開始草長鶯飛三月天,又是一年植樹節每年3月12日是按照法律規定宣傳保護樹木,并動員群眾參加以植樹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每一棵在植樹節種下的樹苗都是一份對自然的誠之諾、君之約樹是自然界中人類最親密的朋友,它們是象征自然和生命的意象,是不朽與永恒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