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三因制宜,一人一方是中醫治療的優點。先要知道為什么會成老胃病,如果原因找到了,治療就等于好一半,剩下的就可以用中醫來調理了,脾胃病的治療和研究一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脾胃學說。
1、胃病中醫能治好嗎?
這個要辯證的看。去年我胃脹,查了胃鏡,說是非萎縮性胃炎,建議吃點西藥,可是吃了兩個月依然如故,后來經朋友介紹中醫院有個省級專家對此類病看的好,然后網上預約看了一個月,吃了40付中藥仍然沒有效果,偶然一次,聽旁邊一個老病人說,看胃病要檢測是不是有幽門螺旋桿菌,不然吃再多的藥也沒用。下次去問診的時候主動要求大夫給我查查幽門螺旋桿菌,一查果然有400,然后呢吃了4聯15天,一切癥狀卻迎刃而解,,
2、老胃病吃中藥可以調理好嗎?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現代人的不良習慣越來越多,所以消化系統問題也越來越常見,特別是胃病。老胃病,先要知道為什么會成老胃病,如果原因找到了,治療就等于好一半,剩下的就可以用中醫來調理了。胃病是中醫治療的一大優勢,脾胃病的治療和研究一直為歷代醫家所重視,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的積累,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脾胃學說。
如下給大家說說看法:1.在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前提下,飲食營養調理--均衡飲食必須的基礎,2.中醫辨證論治,談到胃離不開脾,因為胃與脾互為表里,位于中焦,同屬“土”,總司人體的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共同承擔著化生氣血的重任,所以說脾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人體的氣血(相當于我們所說的各種營養物質)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的,又說脾胃是“后天之本”就是人生存的根本。
升降出入是機體生理活動的基本形式,而脾胃又是氣機升降出入的樞紐,所以調節升降也是治療脾胃病的原則,葉天士指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具體三因制宜,一人一方是中醫治療的優點,3.歷代常用的補益脾胃的方藥:四君子湯、六君子湯、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術散、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大建中湯、補中益氣湯、升陽益胃湯、歸脾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等。
上述方藥雖均有補益脾胃的功用,但所適用的證型各有不同,需要依據辨證使用,4,中成藥調理:中成藥調理也是中醫治療胃病的一個特色,如四逆散、香砂六君子丸、柴胡疏肝散、平胃散、補中益氣丸、附子理中丸、四神丸、保和丸、四磨湯、參苓白術散、補脾益腸丸、左金丸、溫胃舒顆粒、養胃舒顆粒、胃復春、摩羅丹等中成藥依人而異。
5.食療:俗言:胃病靠養,吃藥為輔,但要辯寒熱虛實。淮山藥、薏米、白術、茯苓、白扁豆等藥食同源的健脾利濕之品,可分別選用,若脾胃虛弱的人,宜食用紅棗、山藥、扁豆、芡實、蓮子肉等,若氣機阻滯的患者,宜多食蘿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調料,中醫治療手段多樣,有中藥內服、外敷、藥浴、針灸推拿、食療等,均可達到補益虛損、調暢氣機、顧護脾胃的作用,并且副作用極小,以調與養相結合,但要持久耐心一點,定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