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有一個基本思想:誠信是天地之道,是做人之本,認為人具有潛在的德性和道德力量,可以用來在人際交往中搭建互信的橋梁,自古人趕信誠,一言以蔽之,詩人以五岳為輕,夸大了俠義承諾的分量,說“誠信”比山還重,也就是說,只有用自己的真誠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而因為他人的信任,微觀層面的個體之間的互信積累就會形成宏觀的社會信任,“崇尚誠信”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最重要的保障。
1。自古人趕信誠,一言以蔽之。——王松安史譯商鞅:自古以來,統治人民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取信于民。一句話比一百磅黃金更重要。2,文以行為為本,誠為先。——唐宗元譯《報袁俊,陳秀彩避師名》:文人以德修身,誠在德之首。3,如果有人在天堂,忠誠是衣服,信任是襯裙。——唐·魯·趙霖譯《鐘和樂九章·第九將軍歌》:遠方有佳人等候,我以忠信為衣。4、人不相信,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論語·治政》春秋孔子譯:一個人失去信用或者不講信用,我不知道他還能做什么。5,海月還能傾斜,承諾不動。——唐李白譯《酬崔武郎》:海可以干涸,山可以崩塌,許下的諾言永遠不能改變。
2、關于誠實守信的古詩詩“三杯圖蘭諾,五岳皆輕”出自李白《俠客行》。詩人以五岳為輕,夸大了俠義承諾的分量,說“誠信”比山還重,中國古代儒家文化中有一個基本思想:誠信是天地之道,是做人之本,認為人具有潛在的德性和道德力量,可以用來在人際交往中搭建互信的橋梁。也就是說,只有用自己的真誠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而因為他人的信任,微觀層面的個體之間的互信積累就會形成宏觀的社會信任,“崇尚誠信”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和長治久安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