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真正好吃的面窩是有獨家配方的,市面上很多炸制的面窩根本上不了臺面。要做好吃的面窩,有很多注意的細節,)5、把面窩勺里的油倒掉,舀一勺面糊,放入面窩勺里,中間刮一下,會出現一個空洞,這樣炸出來的面窩中酥邊柔軟,特別好吃哦,武漢面窩的歷史很悠久,距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
1、武漢面窩是怎么做的?
做這種小吃才好,設備投入也就2000左右,一個人可以操作。本人專業從事面窩小吃七年多,算是改進面窩原創人,說實話真正好吃的面窩是有獨家配方的,市面上很多炸制的面窩根本上不了臺面。前幾年做單一面窩一個攤位基本月入萬元,請人幫忙的話,管理五六個攤位還是很輕松的,這兩年做小吃的多了,收入減少了,但是味道還是在線的。
要做好吃的面窩,有很多注意的細節:1、原材料的選擇,米、黃豆、調料、油;2、獨家配方比例;3、磨漿機的選擇與調試;4、根據氣溫調節磨漿米漿;5、炸制火候控制;當然了,這是商業用的技術,每天一上午(5:30-10:30要炸制500左右的,家用就太麻煩了,如果你想做正宗面窩,可以私信我(微:18939661983),
2、油炸面窩怎么做好吃?
面窩是武漢有名的傳統特色小吃之一,也是是武漢人民十分喜愛吃的早餐之一。武漢面窩的歷史很悠久,距今已經有百余年的歷史,其是由燒餅演變發展而成的一種米制油炸食物。那么油炸面窩的做法如何,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吧,首先要選擇制作面窩的原料,主要有大米、黃豆、芝麻、芝麻油以及相關的調配料如鹽、蔥花、姜等。第二,選擇好原料之后,先用清水將大米清洗干凈,瀝干水之后,將大米放入盆子里,
然后將準備好的黃豆也一同放入盆子里,用清水進行浸泡。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時節,浸泡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春夏秋時節浸泡的時間稍微短一些,大約三四個小時即可,冬季的話要浸泡較長的時間,以六個小時為適宜,浸泡完成后將其磨成漿。第三,將黃豆放入缽里,用清水浸泡之后磨漿,第四,將大米磨好漿的盆中加入相關的調料鹽等,攪拌均勻。
然后在進行炸面窩的時候,一邊炸一邊加入第三個步驟里磨好的豆漿,第五,將芝麻油入鍋,等待油溫至八成熱的時候,先將芝麻用圓形窩勺撒入鍋底,然后舀一勺米漿入窩,用勺邊從中刮一道勺印,放入油鍋中炸至金黃色,然后翻面接著油炸,等待兩面均成金黃色,撈出來瀝干油即可。炸出的面窩色澤呈現出金黃色,口感酥軟,味道鮮香,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
3、面窩好吃嗎?
相傳清光緒年間,漢口接駕嘴(今集家嘴)有個賣燒餅的小販名叫昌知仁,苦于生意清淡,想搞點新花樣招徠顧客。他找鐵匠定制了一把長柄、圓形、周圍凹下去、中間凸起來的鐵瓢,將4公斤碎米和2斤黃豆分別浸泡,混合磨漿,加進一些鹽,舀一勺子漿倒進鐵瓢中,用鐵勺在中間劃一個口子,便于油的滲透,下油鍋一炸,就成為中間薄而脆、周圍厚而軟的黃色餅子。
△民國初期的燒餅攤鄰里街坊聞香而來,爭相購買,品嘗之余,有人問老昌:“你這種東西好吃是好吃,也沒個名稱?”老昌一愣,真的還沒給它取個名兒呢,一看,它四周厚但是中間脆,最中間的部位則干脆是個小洞,看起來是呈凹狀的,便信口答道:“就叫它‘面窩’吧,”這種新食品上市后大受歡迎,很多小販起而效之,于是賣面窩的攤子遍布三鎮。
從此,面窩聲名鵲起,經后世傳頌,一躍成為武漢傳統名小吃,“面窩”這名字,好就好在它偏偏不是面做的。圓圓的一個油炸食品,邊沿厚中間薄,薄到極處還要著意地“刮”出一個窟窿來,從張嘴一咬,到將它吃到渣滓都不剩,誰都能判斷出它根本不是面做的。一口咬下去,脆脆地起頭,柔柔地接下,吃到中間時,卻又有一大片嚼起來讓周圍的人都聽到脆響的鍋巴,
4、武漢炸面窩豆子和米的比例是多少,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