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日輝來霞落去,青松妝點客為傾,迎客松是黃山松的代表,作為黃山的標志性景觀,黃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黃山是有迎客,送客,陪客三大名松,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
奇松是黃山“四絕”之首,黃山無峰不石,無石不松。七十二峰,處處都有青松點染,如一支支神奇的畫筆,把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于是,景美了,山活了,風動了,云涌了,雨多了,泉響了……連山石也有了靈氣。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
特點:迎客松,黃山奇松之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挺立在玉屏峰東側.文殊洞之上.破石而生.壽逾千年.姿態蒼勁.枝葉平展如蓋.兩大側枝橫空斜出.似展臂迎客.頷首向五湖四海的賓朋致意.,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迎客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迎客松的知名度可謂高矣。上至莊嚴的人民大會堂,下至車站碼頭,隨處都會發現它的身影,甚至就連賓館的屏風,庭院的影壁,也有迎客松的雅姿。登堂入室的迎客松,已經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
3、《黃山迎客松》古詩原文是什么?《黃山迎客松》(七律)千秋世代頌歌名。臥龍頻顧到春望,雛鳳流連破故城,紅日輝來霞落去,青松妝點客為傾。紫煙繚繞一湖翠,搖曳身姿醉里迎,迎客松是黃山松的代表,作為黃山的標志性景觀,黃山迎客松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揮展雙臂,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黃山松的生長方式很奇特,它們都扎根在巖石縫里,沒有泥土,枝丫都向一側伸展。它們的根大半長在空中,像須蔓一般隨風搖曳著,為的是能夠更好的迎接雨露,擁抱陽光,這里山峰陡峭,土少石多,無法留住很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