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魚,背部呈灰褐色,向下至腹側逐漸變成閃亮的銀色,鱗片斑駁,三角形背鰭上有一個凹陷,單調的尾鰭,上下邊緣呈黑色,(白化)高大的涉谷,銀豐,食用魚和幼魚可作為觀賞魚,熬制粥油,加入新鮮的鴨嘴魚片,品嘗鮮美的魚肉,成魚的背鰭為黑色,基部為紅色,腹鰭和臀鰭為亮橙色,魚的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藍、灰色,有一些斑點,側面有點赭色,腹部白色。
糞食蟲科?Selenotoca (Hugli金鼓魚)下圖為Selenotocamultifasciatas,俗稱銀鼓魚,體扁平,圓盤狀,背部高而腫,口小。鱗片小,體綠色或銀色,上半部有7至12條狹窄的深色縱帶,有斑點,斑點通常比眼睛小,唇黑色,背鰭軟條、臀鰭軟條和尾柄有黑邊,尾鰭被截斷,背鰭硬棘略呈橙色。10至11根背鰭棘;16至18條柔軟的背鰭條;臀鰭的4根硬棘;臀鰭13至15條,體長可達38厘米。這種魚生活在熱帶水域,經常在河口、紅樹林或堤壩的消波塊附近活動。屬于廣鹽魚,受到驚嚇會發出“嘟嘟”的聲音。它是雜食性動物,以藻類和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包括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喀里多尼亞等海域。食用魚和幼魚可作為觀賞魚。
(白化)高大的涉谷,銀豐。Barbonymusschwanenfeldii(石氏弓),俗稱雙線檢、雙線鯽、銀鳳、紅鰭鯽、泰鯽。它屬于鯉科、鲇科和熱帶魚類。成魚的背鰭為黑色,基部為紅色,腹鰭和臀鰭為亮橙色。單調的尾鰭,上下邊緣呈黑色。長度可達35厘米。幼魚,背部呈灰褐色,向下至腹側逐漸變成閃亮的銀色,鱗片斑駁,三角形背鰭上有一個凹陷。屬于同一種魚類:紅尾高腳魚Barbonymusaltus(高背Puntiusaltus),俗稱紅鰭鯽,雜食性魚類。
無圖,可能是養殖長嘴鱘的學名,多齒鱘科,多齒鱘。下圖為匙形長鼻鱘polyondonspathula(paddle fish),俗稱鴨嘴獸,口鼻扁平,非常長。魚的體表光滑無鱗,背部黑、藍、灰色,有一些斑點,側面有點赭色,腹部白色。勺子被認為是利用其槳式吻中的傳感器來探測獵物,并在遷徙到產卵地時進行導航。白鱘主要以浮游動物為食,但也吃甲殼類和雙殼類動物。勺白鱘在野外很少見,但世界上很多經營者都有人工養殖。魚片粥味道也不錯。熬制粥油,加入新鮮的鴨嘴魚片,品嘗鮮美的魚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