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圈,其實就是武漢直轄市的雛形。武漢城市圈以武漢為核心,不僅僅包括鄭州西安,成員城市還有合肥南昌長沙等省會城市,以及大量的多層次的中小城市,這個中國最龐大的城鎮體系,使得武漢城市圈是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城市群之一,可以說國家的振興的重點就在于武漢城市圈,武漢以及所有的下級城市,應該達到共識,形成合力,鞏固和強化大武漢,武漢也通過人才資本技術的轉移,帶動河南江西安徽湖南陜西等落后地區的發展。
1、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
武漢現在是還舊賬。實際上武漢遠不止今天這樣,實際上武漢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常年為上交財政比例過高的緣故,實際上早在八十年代,一般各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留成比例為30%到50%,但是武漢,你們猜猜多少?16%-17%,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武漢地方財政收入都被中央拿走了。注意,這個分成比例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80年代,武漢對中央財政貢獻僅次于上海,但是上海總量比武漢大太多了,也就是說武漢上繳比例上是遠高于上海的,
這也造成了八九十年代武漢為什么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沒錢。當然,全國一盤棋,八九十年代為了盤活沿海城市,內地城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實今天武漢依然上繳不少,只不過今天不需要再如此了,武漢預留的多了一些了,2000年以后,武漢城市建設開始加速,于是地鐵什么的越來越多,尤其是2號線通車后,基本上保持每年就能通一條地鐵的地步,發展速度可謂神速,
武漢是中國少見的沒有短板的城市,論交通,處于南北中心,交通發達,論資源,北京貴為首都,但是缺水,武漢不缺水,論人才論產業,武漢大學生數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所985,7所211,國家存儲器就在武漢,武漢是中國的芯片重鎮。、但是這不代表武漢就做的很好,比起真正一線城市,武漢還有差距,這不是武漢所想要的,歷史上的武漢一直很強,民國時期是和上海爭雄的大城市,武漢要的不是什么二線城市,甚至不是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而是正經的成為一線城市,
2、武漢城市圈現在發展的怎么樣?
武漢城市圈,其實就是武漢直轄市的雛形。以后湖北將會一分為二,武漢城市圈升格為武漢直轄市,而湖北除了武漢城市圈外剩下的地區將和重慶的老黔江地區、萬縣市所轄縣,外加四川省的達州市,共同組成新的三峽省。如果說武漢城市圈的發展怎么樣?京武滬中國三大一線城市!武漢外加上咸寧黃石黃岡鄂州孝感等地級市和漢江地區三直管市,如果共同組成一個城市的話,相信不管綜合實力,經濟,工業能,都有望沖擊中國第一,世界前列的位置,
畢竟以原來中國城區最大的城市武漢,外加近4萬平方公里的藍圖擴張,無疑武漢的發展水平城市地位都大大上一個臺階。武漢市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區位優勢放在全球來看都是首屈一指,畢竟,正好處于亞洲中心,中國的經濟人口分布中心,亞洲的流域中心,東西南北高度依賴的綜合交通樞紐,武漢的優勢相對其他城市,幾乎都是高了幾個檔次。
今天,武漢還是全球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全球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之一,武漢的汽車產業,鋼鐵產業,光學,建筑產業,航運業,造船業,通信產業都具有非常領先的優勢,具有全球性的競爭力,武漢還是中國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貨到漢口活,漢正街等一大批商貿中心,規模成交額影響力放在全國數一數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武漢的科教實力,人才儲備和龐大的科研院所,
3、黃石作為武漢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對于其有實際作用嗎?
2004年,武漢城市圈建設啟動之初,一些人對城市圈以武漢為中心、以黃石為“副中心”的提法有不同看法。上月,省政府批準的《武漢城市圈總體規劃》中,黃石市正式被列為“副中心”城市,并肯定了黃石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對黃石來說,這種確認既是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發展目標。黃石的實力黃石市是否具備“副中心”實力,數字提供了說服力,
根據2006年圈內九城市統計資料,在經濟總量上,黃石主要經濟指標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列武漢之后,均排第2位;GDP、地方一般預算財政收入雙雙排在第3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排第4位。其次,黃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外貿出口、實際利用外資所占比重均達到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