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不知去了多少次,還真的喜歡上了那里的生活,恩施的全稱叫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我到過恩施市城區,還到過巴東、利川、來鳳、鶴峰,雖然沒有在那里長時間住過,但那里的生活還是體驗過了的,總的印象是山水旅游之地,氣候宜人特別是夏天,適合各地的游客們到恩施市、利川市去避暑,當然,還有來鳳縣的特產紅米飯特好吃,鶴峰縣的鄂西紅色賀龍紀念園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在恩施生活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2、湖北恩施一少女輕生,昏迷之際發出一個字的信息獲救,這事你怎么看?
家長朋友!孩子不僅僅是我們的,從而他(她)也屬于社會,所以我們都要盡心竭力的把孩子養好!呵護好!給社會培養一個有用的人。這是我們每個做家長的責任孩子是因為什么抑郁?有什么可行的解決辦法?是否進行過干預?明知道有抑郁為什么不隨時看護?事實已經說明了問題,不用過多解釋,家人不上心,社會上的好人就得操心。
3、恩施鶴峰山洪暴發死亡七名旅游者,你怎么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旅游也一樣。景區沒有開發的地方就是安全沒有達標的地方,到這些地方游玩存在著巨大安全風險,游客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你沒有防御風險和自救的能力就不要冒這個風險。如果你要冒這個風險,你和你的家人就要承擔所有的后果,道理就這么簡單,如果在正規的景區正常游玩,遇到山洪暴發而喪命,因山洪暴發屬不可抗的突發災害,景區可以適當補償你部分損失而不是你的全部損失。
4、農村老人去世是怎么辦葬禮的,都有哪些講究?
農村老人去世,這是千家萬或早或晚都會遇上的不幸事情,是好話講不了、有錢免不了、無錢躲不了的事情,日落西山還可再見,水流東海永不回頭,草枯葉落逢春再發,人死駕鶴一去不回。所以,人死后的講究很多,講究的目的,是為了讓死者蔭庇子孫,榮華富貴,人財兩旺,一、提前準備棺材以前農村都是人死后直接入棺安葬,不用火化的。
一般人到60歲后都會提前準備棺材(買回漆好)的,棺材又叫長生,農村人總說辦到長生不老人。就是說辦好棺材并不影響人的壽命的,只是提前辦好,免得臨時慌張,無論是買或是自家造棺,要選擇正四廢、各種空亡、伏斷、本命長生等日,忌本命墓庫日。二、準備倒頭紙倒頭紙就是死者臨斷氣時燒的錢紙,相傳,人剛死到另一個世界去,什么都得花錢,特別是要花錢買通牛頭馬面和另外一些陰間執法者,免得去陰間受罪。
所以都要早早的辦好此紙錢,上了歲數的老人,其女兒要在有農歷閏月的年份,在農歷七月十五(也就是通常講的月半)前,買三斤四兩錢紙(農村也叫表紙)裁好,打好錢印。在月半前送到娘家來,【現在市場上賣東西,遇上三斤四兩的,就只報三斤三兩,因避忌諱】裁紙打錢印,女婿要在午時以前(11點以前),點燃一根紅香,跪下裁紙打印〔當然跪與不跪,只有女婿本人知道〕。
三、準備壽衣壽鞋等在老人駕鶴之前,準備好壽衣【壽衣包括上衣、下衣、鞋、襪、帽等一套,衣服有上三下三、上六下六等件數】,壽衣以前農村是請裁縫來家用土布做,現在都有整套壽衣可買了,而且比土布做的要漂亮和大方,【注意:買壽衣要買比平時穿的衣服大一些,以防人死之后身體有變穿不進】四、擱門板古代男人死曰壽終正寢,就是男人臨終之時,臥于正廳東首,等候氣絕所以在人將死時,擱放門板,把老人放置門上,等候氣絕。
有些地方將頭朝外,有些地方將腳朝外,古代女人死曰壽終內寢。就是女性臨死仍居內寢,不必移地方,現在也是放置門板之上,【本地罵人話:“哪個癱門板的”,就是出于此意】五、進材(就是尸體入棺)棺材底部放入部分石灰(白灰),可以殺菌吸潮;灰上放上表紙;表紙上放置壽被,;把三斤四兩紙燒的灰放入棺內,人一旦落氣,尸體還未僵硬,立即洗凈身體,穿好壽衣壽鞋,放入棺內把尸體放入棺內,頭朝外;把死者口中含玉;把死者生前所好放置尸體旁;把死者手中拿上古錢幣;把死者頭部下放上古錢幣;把死者用蓋面巾蓋好;蓋上棺蓋,留個縫口,以防出現人假死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