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童心,好的作品才能寫出來,才能用起來,所謂“童心”是“絕對清白的最初想法”,”“童心說”雖然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文學觀點,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疑起到了“反古”、“反道”的積極作用,李贄的“童心論”認為世界是文童心所不能及的,要求作家“保護此童心并使其不致失落”,“童子,始生也;童心,心之始也。
唐宋學派認為“文以道盛”,好的文學作品充分闡發(fā)道,這就要求作家重視經學,即所謂“六藝之學”,寫作時“必以道為本”。李贄的“童心論”認為世界是文童心所不能及的,要求作家“保護此童心并使其不致失落”。有了童心,好的作品才能寫出來,才能用起來。是兩種對立的觀點,“童心”這個命題與“道”是對立的。因此,李贄在-0/說中對道教進行了大力抨擊,甚至認為“六經、禹、孟是道教的真理,是假人的起源,在-0/中無法解釋。”“童心說”雖然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文學觀點,但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疑起到了“反古”、“反道”的積極作用。
2、李贄的“純假純真”的“ 童心說”怎么理解?你好!所謂“童心”是“絕對清白的最初想法”。這個“初心”是最純粹的,沒有被一切污染,所以也是最完美的,擁有一切美好的可能,“童子,始生也;童心,心之始也。”其實是人的人格意識和主體價值意識,如果失去了這種自覺的“初心”,那么人也就失去了個體的價值,無法再作為真正的主體而存在:“你失去了童心,你就失去了真誠;如果你失去了你的心,你就失去了你真正的人。人非真,無始,”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