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九章·橘頌的創作背景,《九章·橘頌》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學者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九章·橘頌》是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作品。
《九章·橘頌》當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學者認為是詩人任外交官出使齊國時作(援引《列子》中“橘生淮南而為枳”的說法)。南國多橘,楚地更可以稱之為橘樹的故鄉。《漢書》盛稱“江陵千樹橘”,可見早在漢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產橘而聞名遐邇。不過橘樹的習性也奇:只有生長于南土,才能結出甘美的果實,倘要將它遷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澀的枳實了。《晏子春秋》所記“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這可算是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熱愛故國鄉土的屈原看來,這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的秉性,正可與自己矢志不渝的愛國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讒被疏、賦閑郢都期間,即以南國的橘樹作為砥礪志節的榜樣,深情地寫下了這首詠物名作《橘頌》
2、橘頌主要表達了什么中心思想橘頌賞析1、詩人以四言和三言的形式,用擬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樹的美好形象,從各個側面描繪和贊頌橘樹,借以表達自己追求美好品質和理想的堅定意志。《九章·橘頌》是戰國時期楚國大詩人屈原的作品,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詠物詩,表面上歌頌橘樹,實際是詩人對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2、全詩可分兩部分,前十六句為第一部分,緣情詠物,重在描述橘樹俊逸動人的外美,以描寫為主;后半部分緣物抒情,轉入對橘樹內在精神的熱情謳歌,以抒情為主,兩部分各有側重,而又互相勾連,融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