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還是個窮學生的郭廣昌在青島用餓了兩頓節省出來的飯錢,喝到了夢寐以求的青島啤酒;30年后,復星成為了青島啤酒的第二大股東。去年12月20日,朝日集團將其持有的青島啤酒19.99%的股權轉讓給復星集團,青島啤酒開啟第二輪漲勢;2018年1月4日,啤酒行業傳出普漲新聞,青島啤酒再受刺激,成功漲停封板。
1、青島啤酒發生了什么?最近喝過的還在喝嗎?
青島啤酒很正常的一個人員變動,樊偉18年5月份,升為總裁,1960年人,到今年滿60歲,屬于到退休年齡。青島啤酒近二十余年,類似事情發生過好幾次,依次梳理一下,1996年6月,彭作義加入青島任總經理,搭擋董事長李桂榮,當時彭作義形容過青島處境,前有狼,后有虎,中間一群小老鼠,隨后展開了并購戰。2000年榮獲十大經濟人物,01年7月31日,游泳時突發心臟病離世,在當時很轟動,年僅56歲,
同年,金志國以超70%得票,接任青島總經理。這是從1975年,19歲即開始,以洗瓶工加入青島的老青島人,96年時擔任青島西安總經理,時至,除山東外,陜西是青島啤酒排名第二的省份,金志國,后分別任總裁、董事長,在職期間,青島年銷量從251萬噸提升到715萬噸,銷售收入從52.77億提高到227.9億元。
青島也被認為,中國啤酒中唯一的國際品牌,12年6月28日,身體原因,突然離職,不知道有沒有致敬彭作義的緣故,當時也是56歲。11年青島啤酒副總裁嚴旭,突然離職,孫明波同年接替金志國,任董事長,黃克興任總裁,1957年出生的孫明波于18年5月17日退體辭職。黃克興接任董事長,樊偉任總裁,到今年滿退體年齡,離開青島,
2、凈利是華潤啤酒10倍,青島啤酒6倍,百威如何成長?為啤酒之王?
據媒體報道,全球啤酒龍頭百威英博的亞洲區業務7月5日將在香港公開招股,預計募集資金在652億到766億港元之間。百威亞太如果成功掛牌上市,將會是香港2019年度至今最大的IPO,對于喜愛啤酒的消費者而言,一定對于百威啤酒不會陌生。這家誕生于1876年的美國啤酒品牌,橫跨了三個世紀,完成了稱霸全球啤酒行業的壯舉,
百威不僅在全球能稱王,在亞太地區也是無可爭議的龍頭。我們來首先看看百威與我國啤酒兩大龍頭華潤啤酒和青島啤酒的數據對比,凈利是華潤啤酒10倍,青島啤酒6倍,百威如何成長為啤酒之王?由于百威的招股書財務數據為美元,筆者這里以6.86的匯價做了處理。從上圖可以看到百威亞太2017年營收為534億元,比華潤和青島要分別高出79%和103%,
到了2018年,百威亞太就要比華潤和青島高出82.4%和118%。從體量上來看,百威亞太營收為青島啤酒的一倍有多,而且增速在擴大,凈利是華潤啤酒10倍,青島啤酒6倍,百威如何成長為啤酒之王?數據來源:華盛證券如果說百威與華潤和青島的營收差距還不夠大,那么凈利潤差距就非常大了。從2018年的數據來看,百威亞太實現凈利潤96.66億元,同比增長超30%,
相比華潤啤酒的9.77億,百威亞太是它的9.89倍;相較于青島啤酒,則百威是其6.8倍。凈利是華潤啤酒10倍,青島啤酒6倍,百威如何成長為啤酒之王?數據來源:華盛證券毛利,是收入與相對成本之間的差額,是凈利潤的基礎,毛利率,直觀反映公司產品或服務的盈利能力,是機構或是投資者在分析公司時,高頻使用的財務指標。
從上圖可以看到百威亞太的毛利率從2017年到2019年Q1穩定在55%左右水平,而青島啤酒大概在40%水平,華潤啤酒則為更低的35%水平,在同一個行業里面,百威亞太能夠做到規模比對手大,長期保持更強的盈利能力,原因何在?這讓我想到了巴菲特老爺子講的“護城河理論”:巴菲特曾形象地將企業的品牌、消費者黏性、銷售模式創新、成本控制等核心競爭力比作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