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湖北省實行高考改革政策后,考生仍然可以選擇復讀。首先高考改革沒有限制復讀生參加高考的政策,如果是2018年開始從高中一年級新生實行高考改革,就要在2021年高考才會按照新的高考改革方案高考,準確的高考改革不是被叫停,而是推遲、暫緩。
1、湖北高考改革3 3,該如何選科?
面對新的高考改革,如何選科才更好,這是近段時間以來,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和學生都在不斷思考的熱點問題。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選科呢?或者說選哪些科目才是最好,在高考中更有把握?我們要認識到新高考改革增加了學生的學科選擇權、課程選擇權、專業選擇權,目的是盡可能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學科上,在高考中有更好的發揮,那么應該根據什么來選科呢?第一種是注重興趣愛好。
作為學生,應該要好好的給自己做一個定位,清楚自己的學業水平,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的特長特點,然后根據這些在可選科目上找出自己學習興趣相對濃厚的3個學科,這種選擇辦法有利于今后的學習和提升學習成績,在高考中能考出更好的成績,第二種是規劃好奮斗目標。給自己今后的學習深造做一個規劃,比如今后要學什么專業,畢竟專業再多,你最終也只會選取少數那么幾個來報考,
還有就是將來在什么行業發展,規劃好之后,然后按照規劃的方向來選學科,這種選擇不一定會選到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不斷管控好自己,朝著規劃好的方向刻苦學習,第三種是隨大流。這種選擇是不在意個人的興趣愛好,也沒有未來的職業規劃,先考上目標的大學再做職業規劃,這種選科的依據就是能報更多的專業、更多的大學可以選擇,然后競爭由不那么激烈、學科難度也沒有那么大、更能考高分和考上理想的大學。
顯然這幾種條件要同時滿足的可能性很小,好吃、容易吃的大家都想吃,根據山東省的選科結果顯示,思想政治 地理 歷史組合(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最高,物理 化學 生物(改革前的文科)占比次之。總之,高中階段要了解清楚個人的興趣愛好、強項,然后刻苦努力學習,一點一滴積累,一步一個腳印個,這樣才能對成績的提升有所幫助,將來才能考出滿意的分數,
2、湖北的新高考改革有20種不同的選科方式,你覺得學校會怎么安排?有何依據?
謝謝頭條邀請!我是河北某縣城高中的教師,我們這里今年也要開始新高考模式了,很多學生和家長也很疑惑,就連很多老師也很疑惑,不知道學校如何分班,學生怎么走班。我們學校是小縣城的一所高中,生源素質不太好,師資力量也一般,目前學校是18軌,大班額,最多的人數超過70人,新高一好像要招20個班,其中有一個藝體班。
如果按照讓學生自由選科來設置班級,很明顯一方面沒那么多教室,硬件不允許;另一方面沒有那么充足的教師,軟件也不允許,所以讓學生隨便選擇科目、完全走班估計是不太可能的。結合我們自身的情況,我們學校可能會這樣做,先讓學生選好科目組合,然后統計,人數多的會獨立成班,人數少的,估計會讓學生做出改變,也可能學校會選出幾種選擇面廣的組合,讓學生再從中挑選。
總之,完全遵從學生意愿選擇組合的可能性應該是極小的,也就是說學生依然不可能完全根據自己的優勢來選擇科目組合,不知道題主所在的學校是什么等級的高中,如果是重點中學,硬件軟件都好的學校,可能會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選擇的空間;如果條件不具備,恐怕新高考的選課模式難以徹底被執行。最后的結果很可能是由原來的文理科兩種組合變成比原來多幾種組合而已,
3、多個省份的新高考改革突然被叫停,你怎么看?
準確的說,高考改革不是被叫停,而是推遲、暫緩。主要原因不是大家理解的3 3方案要進行調整,而是推進3 3方案,很多地方的條件并不具備,按照教育部的意見,要對各地實施高考改革的條件進行評估,達到改革要求的條件再啟動,但從現實情況看,即便推遲、暫緩一兩年,各地還是無法達到高考改革所需要的條件,新高考改革在推進時,主要問題集中在兩方面,一是3 3方案本身的局限,新高考改革,雖然也有自主招生和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但總體而言,這一方案,主要進行科目調整,并沒有觸及錄取制度改革,由于高考錄取主要還是按3 3總分進行,因此,針對新的3 3科目組合,出現了新的應試,并導致科目失衡(包括語數外和選考科目之間的失衡,學生存在的選考博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