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還原清源山茶,陳文山在自己六十一歲的時候,用自己的努力為全州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將安溪茶文化融入清遠茶文化,使其得以傳承發展,豐富了清源山旅游文化的內涵,2005年,陳文山投入巨資承包了清源山景區清源農場五區(風吹嶺)的茶場,建立了“全州名山生態茶果場”。
2005年,陳文山投入巨資承包了清源山景區清源農場五區(風吹嶺)的茶場,建立了“全州名山生態茶果場”。他遵循自己成熟的生態茶園建設理念和經驗,將名山生態茶果場打造成為集茶葉種植、加工、科研、茶葉生態觀光、茶文化休閑為一體的生態茶村。他將安溪茶文化融入清遠茶文化,使其得以傳承發展,豐富了清源山旅游文化的內涵。為了還原清源山茶,陳文山在自己六十一歲的時候,用自己的努力為全州茶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老君巖老君道教造像,中國現存最大的道教石雕,位于清源山景區主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君的舊像是宋代雕刻的。據泉州府記載,“石像天然,好人一點點刻。”寥寥數語,更顯神秘。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占地面積55平方米。一尊帶兜帽的石像,額頭線條清晰,眼睛直直的,鼻子凸出,右耳垂右肩,淡髭,一張笑臉,左手放在膝蓋上,右手放在背上,青山,高聳入云的坐著,更顯得與世隔絕。頭部、前額、眼睛、胡須的精細雕刻是獨一無二的。整個石像褶裥分明,刀法線條柔和有力,技法精湛,夸張而不失其意,渾然一體,沒有任何多余的痕跡。它生動地表現了老年人的善良和幸福,從而成為健康長壽的象征。泉州民間俗語“摸老君的鼻子,就能活到120”,但摸起來并不容易。中外藝術家視其為東方石雕藝術的瑰寶,難怪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這座雕像被列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3、泉州南少林寺的簡介泉州南少林寺,始建于公元495年,位于泉州玉麥東岳山腳下-0。泉州南少林寺是一個龐大的建筑群,東至東岳山麓,西至東門護城河,南至東湖,北至伊斯蘭教墓地,現存的東禪少林寺只是泉州南少林寺的一小部分。泉州少林寺經歷了“三盛三廢”:唐太宗四年(907年),“少林寺毀于王”的;北宋太平興國六年(981年)上諭修復;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清遠少林寺數千僧反對蒲降元,東門外,戰元兵三萬,元鎖都(元兵攻泉州將軍)送胡啟沖至少林寺”。少林寺又毀了;吳明十年(1377年),州官黃立忠“奏朝廷,修少林寺”;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少林寺第三次被毀,“從此無人敢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