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傳統的漢族小吃。陜西八大怪烙餅像鍋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鍋盔,也叫干饃,最早鍋盔的傳是古時候有個被奴役的人,實在太餓了,用頭盔做鍋架起火烤面餅,人們把這種餅叫鍋盔鍋盔是用面粉和水攪拌成面團發酵后反復用搟面杖碾壓,壓成大餅,用小火慢烙,將面里里面的水平開烤干,外面焦黃而里面非常醇香,耐皭,一層一層的,還有易保存的特點,就算在這很熱的夏天十幾天也不會變質,所以他在古代戰爭的時候每個士兵都會背上一個五六斤重的鍋盔,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壓縮糧食。
1、鄭州哪里賣方城鍋盔?
展開全部文房瑰寶中國五大名硯之一的黃石硯,始創于漢代,盛于宋代,古代大書法家米芾、黃庭堅,當代大書法家啟功等曾揮毫潑墨,予以高度贊譽。1993年,方城黃石硯榮獲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金獎;1994年參加中國名硯展覽,榮獲石質、工藝雙項金獎;1995年被國家輕工部列為名牌產品,并列為國家級禮品饋贈國際友人,
方城已開發近百種新型產品,年產精品硯臺5萬方,產品遠銷國內26個省市和日本、美國、香港、臺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方城燴面是一道漢族面食小吃,在方城的歷史并不長,據方城做燴面最早的一批燴面師傅所說,方城燴面起源在八十年代初期,師承于鄭州燴面,但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聰明的燴面師傅們結合著方城的特色——回族較多,從而羊肉資源豐富,進而在鄭州燴面的基礎上摸索改進形成今天的豫南特色美食——方城燴面。
博望鍋盔是河南省傳統的漢族小吃,筋香柔韌,絲毫沒有夾生的感覺。它是用發酵面、干面反復盤揉,做成盾牌形狀上鍋炕,待兩面凝結后,把數個鍋盔疊立起來放在鍋內,不加水,用文火蒸烤至熟,烤好的鍋盔不焦不糊,具有生面的顏色、熟饃的味道。它重約2-2.5公斤,直徑1尺(33厘米)有余,雖然厚達到2寸(0.6厘米),用刀切開顏色好像生面一樣,但吃起來筋香柔韌,絲毫沒有夾生的感覺。
2、鍋盔的做法有哪些?
陜西八大怪烙餅像鍋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鍋盔,也叫干饃,最早鍋盔的傳說,是古時候有個被奴役的人,實在太餓了,用頭盔做鍋架起火烤面餅,人們把這種餅叫鍋盔鍋盔是用面粉和水攪拌成面團發酵后反復用搟面杖碾壓,壓成大餅,用小火慢烙,將面里里面的水平開烤干,外面焦黃而里面非常醇香,耐皭,一層一層的,還有易保存的特點,就算在這很熱的夏天十幾天也不會變質,所以他在古代戰爭的時候每個士兵都會背上一個五六斤重的鍋盔,可以說是非常好的壓縮糧食,
做法用上好的面粉1500克,加入菜油30克,豬油20克,酵母10克,堿3克,鹽4克,少放水揉成很干硬的面團,醒面半個小時,然后用搟面杖反復壓面,不用搟面杖搟么?原因是因為面團太硬,反復用搟面杖壓面,也是耐力和體力雙層考驗,這樣做出來的鍋餅非常的有韌勁,有嚼頭,再次醒15分鐘,在用搟面杖杠壓,搟成光滑的面餅烘烤把面餅放入平底鍋(也可以用烤箱上下163度烤)火力均勻的烘烤,要不停的翻面防止烤糊,等兩面烙出焦黃色,就可以聞到鍋盔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