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海內外三大關帝廟之首”的關林,位于洛陽市關林鎮,自古就是洛陽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游客來洛陽的必訪景點。這就是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傳說的由來,曹操識破東吳計謀,也以諸侯之禮將關羽頭顱葬于洛陽南門外,關陵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
1、洛陽關林怎么樣?
被譽為“海內外三大關帝廟之首”的關林,位于洛陽市關林鎮,自古就是洛陽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游客來洛陽的必訪景點。祠廟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布局仿帝王宮殿,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廟內因埋葬著關羽的首級,香火自古長盛不衰,公元219年冬,關羽敗走麥城被害后,首級被孫權送給了曹操。
曹操沒有中孫權的借刀殺人之計,將首級厚葬于洛陽城南,從明代到清代,關羽地位的被提高到了帝王級別,洛陽關帝廟也被康熙帝敕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林”,從而與曲阜“孔林”齊名。游覽時不要錯過明代儀門上的49顆門釘和清代大門上的81顆門釘,儀門內的104只“甬柱頂雕石獅”栩栩如生、姿態各異,代表了清朝石刻工藝的最高水平,素有“洛陽小盧溝”之稱,非常值得一看,
建于明萬歷二十年的財神殿,相傳是關公精神和靈氣最匯聚的地方,香火最為旺盛。財神殿門楣上的“光昭日月”匾額,為光緒皇帝御筆親書,此外,儀門上方的“威揚六合”匾額,出自慈禧太后之手,關林廟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都會舉辦盛大祭祀活動,春節期間還會舉辦熱鬧的廟會,而在9月29日舉辦的大型國際朝圣大典,更會吸引來自海內外的旅游團前來朝拜。
2、為什么關羽墳有洛陽當陽之爭?
位于湖北當陽城區西北3公里處的關陵,原稱“大王冢”,坐西朝東,面臨沮水,和景山遙遙相望,關陵與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河南洛陽關林并稱中國三大關廟,已有1700余年歷史。關陵是為紀念三國蜀將關羽而建,乃關羽之陵寢,2006年5月,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六批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記載,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孫權巧襲荊州,占據江陵,遣將擊關羽,追至當陽,于臨詛殺關公。但恐劉備興師問罪,于是將關羽首級獻給曹操,又按諸侯之禮葬其尸骸于當陽境內,曹操識破東吳計謀,也以諸侯之禮將關羽頭顱葬于洛陽南門外。這就是關羽“身臥當陽,頭枕洛陽”傳說的由來,全國現有三處關羽陵墓,一是關羽故里山西解州衣冠冢,稱為關廟;二是河南洛陽厚葬關羽首級處,稱為關林;三是當陽關陵。
關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為埋葬三國時蜀將關羽首級之地,前為祠廟,后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關林鎮,關林在千百座關廟中獨稱“林”,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關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時加以擴建,現存建筑主要為明代,是一處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2008年由洛陽市申報的關公信俗,已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關林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公信俗”的遺產地,已成為全人類共享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