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是: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個紳士必須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美德來承擔這個世界,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校訓是“自強不息,惜德載物”,出自1914年冬梁啟超在該校系所作的一篇題為《君子》的演講,清華校訓在清華的南門。
清華校訓在清華的南門。清華 校訓是“自強不息,惜德載物”,出自1914年冬梁啟超在該校系所作的一篇題為《君子》的演講。原句是:天道健康,君子自強不息;地球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一個紳士必須不斷地培養自己的美德來承擔這個世界。梁啟超還指出:君子的上進心就像天體的運行,充滿了生機和活力。他不應該受盡十寒,不應該趨利避害,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是要強調弄巧成拙,摒棄私欲,剛毅勇敢,避艱難險阻,自強不息;同時,君子要厚如大地,寬以待人,嚴以律己,輕以待人,以寬廣的胸懷吸收新的文明,改良我們的社會,推動我們的政治,以寬厚的道德擔當起歷史的責任。
2、 清華大學 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什么意思?自強不息,字面意思是:要堅強,就要不懈努力;深意是:即使一個人的境遇再差,也可以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成就一個強大的自己。他要想強大,就必須堅持,不放棄努力,語出《周易·干》:“天健,君子自強不息。”從哲學的角度解釋:強化我們先天的自我(占卜之體、純陽),發展我們的公共心;不要讓我們后天的惡念滋生,讓我們的自私滋長,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的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