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大師于1413年來到日本,這是十二生肖年,也是孝五年,鑒真大師在公元753年到達日本,當時日本的孝謙天皇在位(749年到758年),所以我們可以算一下,根據上面的計算,鑒真大師的逝世是763年,黃道年是1423年;因為當時在位的是任軍皇帝(758-764),也就是任軍六歲。
日本有兩種記錄年份的方法,一種是黃道年,從始皇神武天皇繼位(公元前660年)算起為元年;還有一種,和中國古代差不多。鑒真大師在公元753年到達日本,當時日本的孝謙天皇在位(749年到758年),所以我們可以算一下。鑒真大師于1413年來到日本,這是十二生肖年,也是孝五年。根據上面的計算,鑒真大師的逝世是763年,黃道年是1423年;因為當時在位的是任軍皇帝(758-764),也就是任軍六歲。
2、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是什么事件這個事件發生在哪一年1。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是唐朝755年至-0年間地方割據勢力反對中央集權的一次叛亂。因為安史之亂是由安史之亂和史思明發動的,所以史稱安史之亂,2.安史之亂是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元年(755年12月16日至2009年2月17日,-0)唐朝將領安祿山、史思明背叛中國唐朝后發動的戰爭。是一場與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讓唐朝成為了盛與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造成唐朝人口大量流失,國力急劇下降。因為發動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主要是安祿山和史思明,所以這次事件被命名為安史,3.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中央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朝興亡。此后安史之亂黨在和碩形成諸侯割據,戰爭的結果是勞動力嚴重不足,統治階級不得不增加稅收,這使得階級壓迫和被統治階級壓迫更加嚴重。于是農民與地方階級的矛盾日益尖銳,最后農民不得不起兵造反,形成了中唐農民起義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