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上海也就有了今天所謂的飛地由來。(洋山島)上海目前在六塊飛地,分別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二、淅川石槽溝——歷史典故傳下來的飛地在河南淅川縣同樣有一塊神奇的飛地——石槽溝,這個村子有點像中國孤懸海外的臺灣島,飛進了湖北的深山里,(上海軍天湖監獄)安徽省的宣城市有兩處上海的飛地,分別是軍天湖和白茅嶺農場。
“飛地”乃一種特殊的人文地理現象。上海之所以有這么多的飛地,與新中國的首任上海市長陳毅老元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解放初期,上海一切都是百廢待興。上海居住人口眾多,土地資源和就業崗位都非常有限,哪怕是糧食自給也是大問題,擺在陳毅市長面前的確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好在陳毅市長先前革命時期有在皖蘇的戰斗經歷,
于是,他就想到了借用安徽和江蘇的土地,作為上海發展保障的大后方戰略。因而,上海也就有了今天所謂的飛地由來,(洋山島)上海目前在六塊飛地,分別在安徽、江蘇、浙江三省。其中,位于浙江省的飛地是后期為了鞏固上海港世界航運中心地位,在浙江省嵊泗縣的洋山島設立上海港碼頭而產生的“飛地”,但是,洋山島只僅僅是經營權歸屬于上海,行政關系上還是歸屬浙江管轄的,
(上海軍天湖監獄)安徽省的宣城市有兩處上海的飛地,分別是軍天湖和白茅嶺農場。這里的主要用途是關押在上海犯罪的勞動改造人員,其管轄權歸上海市勞改局,兩個農場內的司法管教民警編制都是上海市公務員,當然,待遇上和上海市區的公務員是同樣的待遇,戶口也歸屬上海市戶口,里面看押犯人的武警部隊也歸屬上海市武警總隊。
(上海黃山林場)安徽省黃山市還有兩處飛地,一處是上海市黃山茶林場,這處飛地是上海農墾局于1965年7月設立,當時正值“上山下鄉”的大潮之下,有很多的上海知青來此插隊鍛煉學習,現在還有很多上海的老知青經常會去這個當初生活過得地方懷舊。另外一處是上海農工商集團于1966年設立的飛地,叫上海練江草場,也稱上海市練江牧場,
設立之初主要是為了解決上海三線廠職工奶制品供應問題。現隸屬于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最鼎盛時期,上海有4000多名知青在此養奶牛。是上海人名副其實的“奶罐子”,(上海大豐農場)江蘇省鹽城市的大豐農場,一般有點年齡的上海人,都應該非常熟悉。這是是上海市所有“飛地”之中最大的一塊,其面積比上海一般區都要大許多,總占地達到307平方公里,
是上海糧食生產基地和規模化畜禽生產基地,也是上海居民的“菜籃子”和“儲糧罐”,據說最鼎盛時期擁有八萬多上海知青來此插戶落隊,參加大后方建設。到現在大豐農場的大門口依然寫著“上海少年在大豐書寫青春之歌,農場兒女走四方說今天回來”,親愛的讀者朋友,您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和觀點?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討論。END原創不易,抄襲、洗稿必定追究!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和我聯系刪除,謝謝!,
2、為什么在河南有那么多飛地?
大到省級小到村級,在中國很多都存在著飛地,而在國外甚至國家級的飛地也都存在,故不同級別、不同地區形成飛地的原因也是不同的。河南因為歷史條件和地理環境復雜,所以很多飛地形成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下面我們就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下河南與眾不同的神奇飛地。一、范縣——“插入敵人心臟的飛地”在河南范縣縣城有一條由南街和北街組成的大街,經常會發生一些讓人哭笑啼非的事情,
比如住在南街的王婆去北街的娘家卻需要“出省”。再比如住在南街的一個人非要給北街的鄰居寫信,結果這封信先由鎮郵政所寄出,再經過莘縣、濟南、鄭州,最后到范縣送到那個鄰居的手中足足花了15天時間,而如果南街的這位朋友直接把信送到鄰居家,只需花五分鐘。這就是發生在范縣這塊飛地上的魔幻現實,在范縣有一大片櫻桃園,范縣整個縣城就被這個巨大的櫻桃園包圍著。
但令人尷尬的是,這個櫻桃園在行政關系上卻隸屬于山東莘縣的櫻桃園鎮,所以在這塊地界就形成了“山東地里有河南縣,河南縣里有山東鎮”的獨特現象。而如此混亂的行政規劃背后的故事還得從1952年講起,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1948年中共曾在豫冀魯三省交界地帶成立過一個平原省,但3年后這個曇花一現的平原省就被撤銷了,而其下轄的縣市就又劃歸回原有的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