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區是成德綿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地處成都城市發展北中軸線上,是“蓉歐快鐵”和“南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
9.溫江區
溫江區古稱“柳城”,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天府,是成都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地處成都平原腹心,面積277平方公里。
溫江,作為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西魏恭帝二年(公元555年)設置溫江縣,距今已1463年。2002年4月,溫江縣撤銷,設立成都市溫江區,成為成都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10.雙流區
雙流區是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位于成都市四環路外西南,古稱廣都,面積1065平方公里。
雙流區是四川天府新區重點區域,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所在地,成都市城市向南發展的中心地帶,成都臨空經濟示范區位于境內。
11.郫都區
郫都區,隸屬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市西北部,是四川農家樂旅游發源地,有豆瓣之鄉、蜀繡之鄉、盆景之鄉之稱,面積438平方公里。
郫都區因“杜宇化鵑”傳說,而稱鵑城,既是望帝杜宇、叢帝鱉靈建都立國之地,又是古蜀文明發祥地。
12.新津區
新津區,四川省成都市轄區,位于成都市南部,面積330平方千米。新津自北周定名,是成都平原古蜀文明發源地之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示范區成員,是成都市的南大門。
縣級市
13.都江堰市
都江堰簡稱“灌”,由四川省直轄,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出山口處,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全市總面積1208平方公里。
都江堰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建城史,因堰而起、因水而興的城市;在新石器時代就是古蜀先民聚居的地區,是古蜀國的發祥地之一。
14.彭州市
彭州市是四川省轄18個縣級市之一,由成都市代管,彭州是成都北向交通門戶樞紐,總面積1421平方公里。
彭州處于成德綿經濟區中心、成渝經濟區發展軸的西北區域合作中心以及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核心區,是成都市規劃發展的四個新型中等工業城市之一和龍門山大熊貓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帶的重要組成區域。
15.崇州市
崇州古稱蜀州,四川省轄縣級市,由成都代管,面積1090平方公里。
崇州市歷史悠久,漢代稱蜀川,唐代稱蜀州,其建制歷史長達4300年,是距成都天府廣場最近的郊區新城,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16.邛崍市
邛崍市隸屬四川省成都市,自古為“天府南來第一州”,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川滇、川藏公路要塞,距成都市區75公里。全市幅員1377平方公里。
邛崍古稱臨邛,系西漢著名才女卓文君的故里,始建于公元前311年,迄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城之一。
17.簡陽市
簡陽,四川省轄縣級市,由成都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西部、龍泉山東麓、沱江中游,距成都市區48公里,距重慶市區約220公里。
簡陽素有“天府雄州”之稱,自古被譽為“蜀都東大門”,簡陽市面積2213.5平方公里。
縣
18.金堂縣
金堂縣,隸屬于四川省成都市,地處成都平原東北部,總面積1156平方千米。金堂縣是“成都平原經濟圈”內的重點發展縣和成都市“特色產業發展區”。中河、毗河、北河穿城而過,有“天府花園水城”之美譽。
19.大邑縣
大邑縣隸屬于四川省成都市,縣域總面積1327平方公里。 大邑縣歷史悠久,文化繁榮。風景秀麗,旅游資源豐富。2019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20.蒲江縣
蒲江縣,隸屬于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行政區域面積583平方公里,毗鄰天府新區,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是“進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
8. 民國各省地圖 省份
1、大海南,榴蓮,紅毛丹,山竹,椰子,熱帶芒果,紅心火龍果(金都一號)作為中國唯一的一個熱帶島嶼,水果杠杠的。
2、上海,8424西瓜,文明全國。
3、河南新鄭大棗,古棗園,上百年的歷史
4、成都龍泉驛國家水蜜桃種植基地,水蜜桃,枇杷優良
5、廣東,妃子笑荔枝
6、山東,各種蘋果。
7、河南,各種葡萄。
8、海南,菠蘿蜜,
9. 民國中國省級地圖
(1) 首先來個中國的整體照, 雄雞一唱天下白, 金雞報曉好運來。
(2)現在開始來講故事:有一名湖南男子 (3)頭戴湖北的公安帽子 (4)與一名江西女子 (5) 以及一名四川大胖子,在中國四處旅游 (6)看到云南的孔雀開屏 (7)重慶的小狗 (8)貴州的獅子狗 (9)廣西的貓頭 (10)廣東的大象頭10. 民國時期全國地圖及省份
全國的重名省份名單,按照省級的政治和經濟地位計算,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等。
北京市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上海市是我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天津市和重慶市分別是北方和西部的經濟中心。
廣東省是我國經濟第一大省。
11. 民國時期的中國分省地圖
我國的地方一級行政區劃有省、自治區,還有直轄市、特別行政區。 我國自元代實行行省制度以來,逐步發展和完善了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管理制度,全國由元代的18個行省逐步發展到現在的34個省級行政區劃(其中省23個,自治區5個,直轄市4個,特別行政區2個)并由最初的行省簡稱為省
自治區,又稱民族自治區。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以區域內主體民族為主設立的民族自治機關,在級別上等同于省。民族自治區內,區域主體民族可以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有關規定,按照本民族的合理的傳統習俗,制定適合本民族發展的專屬政策。民族自治區制度的設計,可以有效的緩和民族矛盾,遏制民族分裂活動,改善民族關系,穩定國家邊疆,鞏固國家邊防,增進民族統一,促進民族經濟發展,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實際國情的。我國目前現有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