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四川 > 成都市 > 所得稅計算方法,中國的所得稅如何計算

所得稅計算方法,中國的所得稅如何計算

來源:整理 時間:2022-09-15 07:47:15 編輯:成都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中國的所得稅如何計算

中國的所得稅=(所有收入-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以前年度虧損)*稅率
如果是核定征收,不論是贏是虧,所得稅計算基數按收入的來計算,你們公司一季度的收入44839元,當季所得稅=44839*10%*25%=1120.98元。看看是不是有上年度四季度應繳納的所得稅在本年度1月份入庫,把這個數加進去了。

中國的所得稅如何計算

2,企業所得稅怎么算

企業所得稅計算方法 舉例如下: 企業所得稅采取按期預繳、年終匯算清激的辦法。預繳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一、按本年一個月或一個季度實際的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數計算繳納。 二、以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按月或按季的平均計算繳納。 下面以第一種按季度方法舉例說明: 你公司2005年1-3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28000元,則本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25%=7000元 4-6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56000元,則第二季度應預繳的所得稅額為:(28000+56000)*25%-7000=14000元。 7-9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600元,則不要預繳。 10-12月份應納稅所得額為84000元,則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是:28000+56000-8600+84000=159400元,本年應納所得稅額:159400*25%=39850元。前三季度已預繳:21000元,則第四季度應交所得稅:39850-21000=18850元。 年度終了的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還少補。 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并不是業務收入,所以年收入20萬元無所計算出應納多少的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稅率25%。對于西部地區國家鼓勵類產業的內資企業,在2001-2010年,按15%征收。 應納稅所得額=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 到稅務部門咨詢一下,或者自己查資料. 企業所得稅是指對取得應稅所得、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境內企業或者組織,就其生產、經營的純收益、所得額和其他所得額征收的一種稅。 (一)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企業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應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在銀行開設結算賬戶; 2.獨立建立賬簿,編制財務會計報表; 3.獨立計算盈虧。 (二)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 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內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 (三)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是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年收入總額-準予扣除的項目 (四)企業所得稅的應納稅額 1.收入總額。 (1)生產、經營收入: (2)財產轉讓收入: (3)利息收入: (4)租賃收入; (5)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6)股息收入: (7)其他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收入,罰款收入,因債權人緣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款項,物資及現金的溢余收入,教育費附加返還款,逾期沒收包裝物押金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納入收入總額的其他幾項收入。 (1)企事業單位技術性收入減免稅均以主管稅務部門批準的“技術性收入免稅申請表”為依據,未經稅務機關審批的所有收入,一律按非技術性收入照章征收企業所得稅。 (2)企業在建工程發生的試運行收入,應并入收入總額予以征稅,而不能直接沖減在建工程成本。 (3)對機構(企事業單位)從事證券交易取得的收入,應計入當期損益,按規定征收企業所得稅。不允許將從事證券交易的所得置于賬外隱瞞不報。 (4)外貿企業由于實施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后因匯率并軌、匯率變動發生匯兌損益,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進行調整,按照直線法在5年內轉入應納稅所得額。 (5)納稅人享受減免或返還的流轉稅,以及取得的國家財政性補貼和其他補貼收入,除國家另有文件指定專門用途的,都應并入企業所得,計算繳納所得稅。 (6)企業在基本建設、專項工程及職工福利等方面使用本企業的商品、產品的,均應作為收入處理;企業對外進行來料加工裝配業務節省的材料,如按合同規定留歸企業所有,也應作為收入處理。 (7)企業取得的收入為非貨幣資產或者權益的,其收入額應參照當時的市場價格計算或估定。 (8)企業依法清算時,其清算終了后的清算所得,應當依照稅法規定繳納企業所得稅 3.準予扣除的項目。 (1)成本。 (2)費用。經營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3)稅金。 (4)損失。 在確定納稅人的扣除項目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1)企業在納稅年度內應計未計扣除項目,包括各類應計未計費用、應提未提折舊等,不得轉移以后年度補扣。(2)納稅人的財務、會計處理與稅收規定不一致的,應依照稅收規定予以調整,按稅收規定允許扣除的金額,準予扣除。 此外,稅法允許下列項目按照規定的范圍和標準扣除: (1)利息支出。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于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部分,準予扣除。 (2)計稅工資。納稅人支付給職工的工資,按照計稅工資扣除。 (3)納稅人的職工工會經費、職工福利費、教育費,分別按照計稅工資總額的2%、14%、1.5%計算扣除。 (4)捐贈。納稅人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在年度應納稅所得額3%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納稅人直接向受贈人的捐贈不允許扣除。 (5)業務招待費。 (6)保險基金。 (7)保險費用。納稅人參加財產保險和運輸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用,準予扣除。保險公司給予納稅人的無賠款優待,應計入當年應納稅所得額。 (8)租賃費。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而發生的租賃費,可以據實扣除。融資租賃發生的租賃費不得直接扣除。承租方支付的手續費,以及安裝交付使用后支付的利息等可在支付時直接扣除。 (9)準備金。納稅人按財政部的規定提取的壞賬準備金和商品削價準備金,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10)購買國債的利息收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 (11)轉讓各類固定資產發生的費用,允許扣除。 (12)當期發生的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盤虧、毀損凈損失,準予扣除。 (13)匯兌損益,計入當期所得或在當期扣除。 (14)納稅人按規定支付給總機構的與本企業生產、經營有關的管理費,須提供總機構出具的管理費匯集范圍、定額、分配依據和方法等證明文件,經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后,準予扣除。 4.不得扣除的項目。 (1)資本性支出。即納稅人購置、建造固定資產,對外投資的支出。 (2)無形資產轉讓、開發支出。 (3)違法經營的罰款和被沒收財物的損失。 (4)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5)自然災害或者意外事故,損失有賠償的部分。 (6)超過國家規定允許扣除的公益、救濟性捐贈,以及非公益、救濟性捐贈。 (7)各種贊助支出。是指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 (8)貸款擔保。納稅人為其他獨立納稅人提供的,與本身應納稅收入無關的貸款擔保等,因被擔保方還不清貸款而由納稅人承擔的本息等,不得在擔保企業稅前扣除。 (9)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其他各項支出。 5.應納稅額的計算。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6.稅額扣除和虧損彌補。 (1)納稅人來源于中國境外的所得,已在境外繳納的所得稅款,準予在匯總納稅時,從其應納稅額中扣除,但是扣除額不得超過其境外所得依照我國稅法計算的應納稅額。 (2)納稅人從聯營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如果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低于聯營企業,不退還所得稅;如果投資方企業所得稅稅率高于聯營企業,投資方企業分回的稅后利潤應按規定補繳所得稅。 (3)虧損彌補。納稅人發生年度虧損,可以用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彌補;下一納稅年度的所得不足彌補的,可以逐年延續彌補,但是延續彌補期最長不得超過5年。 (五)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比例稅率,一般納稅人的稅率為25%。對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經有關部門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納稅人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 (六)企業所得稅的納稅期限和地點 1.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年度的最后一日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2.納稅期限。按年計算,分月或者分季預繳。月份或者季度終了后15日內預繳,年度終了后4個月內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3.納稅地點。納稅人以獨立核算的企業為單位就地納稅。 (七)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 1.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需要照顧和鼓勵的,經省政府批準,可以給予定期減稅或者免稅。 2.現行的企業所得稅減免稅優惠政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務院批準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設立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自投產年度起免征所得稅兩年。 (3)企業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為主要原料進行生產的,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征所得稅。 (4)在國家確定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新辦的企業,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后,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3年。 (5)企業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在技術轉讓過程中發生的與技術轉讓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技術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征收所得稅。 (6)企業遇有風、火、水、震等嚴重自然災害,經主管稅務機關批準,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1年。 (7)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3年內教征或者免征所得稅。 (8)高等學校和中小學校辦工廠,可減征或者免征所得稅。 (9)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免征所得稅。 (10)鄉鎮企業可按應繳稅款減征10%,用于補助社會性開支的費用,不再執行稅前提取的10%辦法。采納哦

企業所得稅怎么算

3,所得稅計算方法

核定征收,一種是定額,一種是定率,定額的話,是每年必交xx錢,是一個定數,只要你沒算錯,每個季度都是交一樣的錢數,一年下來就是核定的數,如果是多交了,而且帳上還是平的,是你多提并且多交了,12月你把多提的2000元用紅數原路沖回來就成了,這樣你的帳上應交稅金就是借方余額了,如果是定率的話,只要你按營業額計算沒出錯多提了并多交了,就是你報稅務的數與你自己帳上的數不符,稅務少了,但,你的稅是按你自己帳上的營業額交的,所以稅務局就發現你多交了,你核對一下,確定是哪方面的原因,再作相應的調整,如果確實多交的,還是得,按多交的數,沖紅,跟前面說的一種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企業所得稅是按年計算,分期(按月或按季)預繳的,預繳可以按當期實際數也可以按上年實際數計算預繳,如果按當期實際數預繳的話,則:第一季度預繳所得稅=15×25%=3.75(萬元)第二季度預繳=0第三季度預繳所得稅=13×25%=3.25(萬元)到年終再進行匯算清繳,多退少補。
按18萬算應交,減已預交數
第三季度的企業所得稅=(15-10+13)*25%-15*25%=4.5-3.75=0.75萬

所得稅計算方法

4,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應交稅金=(68532-3500)*35%-5555=17206.20元。 個稅計算公式,應交個稅=(當月薪資收入-<由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35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附:新的個稅稅率表 (從2011年9月1日起實行)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稅率為3% 0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 稅率為10% 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 稅率為20% 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稅率為25% 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稅率為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稅率為35% 5555 7、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稅率為45% 13505
個人所得稅有很多種類型,如工薪所得,偶然所得,不知你是想了解哪一類。如果是工薪所得,是按如下方法計算的:工薪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 應納稅所得=工薪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扣除標準為中國公民2000元,外籍4800元。詳細內容請參看9米博客 b.9mi.me

5,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不超過500元 5 0超過500元至2000元 10 25超過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超過60000元至80000 元 35 6375 超過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超過100000元 45 15375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不超過500元 5 0超過500元至2000元 10 25超過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超過60000元至80000 元 35 6375 超過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超過100000元 45 15375

6,所得稅計算方法種類及其介紹

企業所得稅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當期所得稅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所得稅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一、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1.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其它所得。2. 工資薪金,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扣除標準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從2011年9月1日起,起征點為3500元)。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3%至45%)計繳個人所得稅。3. 三費一金是指社保費、醫保費、養老費和住房公積金。4. 計算公式是: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二、企業所得稅的核算步驟:方法一:查賬征收所得稅=利潤總額*25%=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投資損失(加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加收益)-資產減值損失+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方法二:核定征收基本稅種和稅率: 1、營業稅按營業收入5%繳納; 2、城建稅按繳納的營業稅7%繳納; 3、教育費附加按繳納的營業稅3%繳納; 4、文化事業建設費按營業額3%繳納; 5、印花稅:廣告合同按承攬收入金額的萬分之五貼花;帳本按5元/本繳納(每年啟用時);年度按“實收資本”與“資本公積”之和的萬分之五繳納(第一年按全額繳納,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繳納); 6、城鎮土地使用稅按實際占用的土地面積繳納(各地規定不一,XX元/平方米); 7、房產稅按自有房產原值的70%*1.2%繳納; 8、車船使用稅按車輛繳納(各地規定不一,不同車型稅額不同,XX元輛); 9、企業所得稅按應納稅所得額(調整以后的利潤)繳納:應納稅所得額在3萬元(含)以內的適用18%,在3萬元至10萬元(含)的適用27%,在10萬元以上的適用33%(注:2008年起稅率為25%); 10、發放工資獎金的扣繳個人所得稅。

7,個人所得稅怎么算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2011年 9月1日起調整后的7級超額累進稅率:扣除數為3500元。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3% 0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35% 550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45% 13505
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目前還是 老標準, 如果自己算,如下: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不超過500元的 5% 0 2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 10% 25 3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 15% 125 4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 20% 375 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 25% 1375 6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 30% 3375 7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 35% 6375 8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 40% 10375 9 超過100000元的 45% 15375 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全部工資-2000-五險一金)*比率-速算扣除
2510055超過35000至55000元的 35000.010.327556超過55000至80000元的 55000.010.3555057超過80000 80000.0302超過1500至4500元的 1500.010.11053超過4500至9000元的 4500.010.25554超過9000至35000元的 9000.010,再減去3500元,看剩余金額,按適合稅率計算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1500元的 00你的應發工資總額扣除統籌.010

8,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40000元扣20%的費用扣除,剩下32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32000*30%-2000=7600元 勞務報酬的所得稅率不同于工資薪金稅目下的所得稅率,要用勞務報酬稅目下的稅率。所以2樓的計算方法不正確。
勞務報酬:不超過4000 扣除數800 其余為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20%超過4000 扣除數20% 其余為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20%勞務收入畸形過高的 超過20000-50000 加征5成 (稅率30% 扣除數2000) 超過50000 加征10成 (稅率40% 扣除數7000)所以你的勞務報酬應納個稅:【40000*(1-20%)】*30%-2000=7600
個人所得稅每月交一次,底線是1600元/月,也就是超過了1600元的月薪才開始計收個人所得稅。 一、有兩種算法,一種是用“超率累進稅率”直接計算的慢方法。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1--------------不超過500元的-----------------5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 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 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 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 9----------超過100000元的部分---------------45 表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以每月收入額減除1600元后的余額。 計算為:2500-1600=900 應納個人所得稅額=500×5%+400×10% =65 為了讓你更清楚,我們用一個大額工資計算,25000元 應納稅所得額=25000-1600=2340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500×5%+1500×10%+3000×15%+15000×20%+3400×25%=4475 二、用速算扣除數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稅率表 級數---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法(元) 1-------不超過500元的-----------------5---------0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25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 ------12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 ----- 375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25------1375 6------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30------3375 7------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6375 8------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 9------超過100000元的部分------------45-----15375 計算公式是: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收入是2500元時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900×10%-25=65 收入是25000元時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23400×25%-1375=4475 所以,收入是40000元時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38400×25%-1375=8225
應繳稅金=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三險一金)-3500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 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稅率為3% 0 2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1500元至4500元 稅率為10% 105 3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4500元至9000元 稅率為20% 555 4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稅率為25% 1005 5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稅率為30% 2755 6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稅率為35% 5505 7 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稅率為45% 13505 (注: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3500元后的余額或者減除附加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文章TAG:所得稅計算方法所得所得稅計算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苏州市| 潮州市| 合水县| 柳州市| 会理县| 柞水县| 桃江县| 明溪县| 伊宁县| 开江县| 宁都县| 南投县| 宁阳县| 青铜峡市| 马尔康县| 佳木斯市| 康马县| 卢湾区| 栾川县| 临夏县| 临城县| 兴国县| 博兴县| 三亚市| 沙坪坝区| 富平县| 金平| 高尔夫| 沽源县| 霍林郭勒市| 东台市| 益阳市| 渑池县| 江源县| 天柱县| 石城县| 民乐县| 永兴县| 鲜城| 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