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小學因地制宜、推陳出新,把陪餐規定變通成了一種獎勵機制,表現良好的學生就有機會被獎勵和校長同桌吃飯。1、負責人與學生食用同樣食品,能夠有效監督校園伙食質量,更好地對學生的食品安全負責;2、負責人加強與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交流與溝通,便于更好地了解孩子、把握學情;3、獎勵陪餐機制的激勵效果,引發學生們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學習成績進步與綜合素質提升。
一年級孩子剛從幼兒園出來,他們的年齡也只有六七歲,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到了新環境,他們往往不適應,會出現心理上的落差,如何更好地教育一年級孩子,我認為應從以下兩大方面加強,一、學校1、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老師一定要反復強調學生的上課習慣,注意聽講,不亂下位、說話、寫字握筆姿勢要正確,回答問題要舉手發言。
這些習慣在開學初一定要讓學生養成,一旦養成將會受用終生,2、衛生方面老師一定要求,一年級孩子不從家里帶零食或不在上下學的路上買零食,以免病從口入。上下課時,不亂扔碎紙,撿到碎紙要送到垃圾桶,保持桌面整潔,會收拾整理桌面、書包、文具等。手臉臟了及時清洗,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3、安全一年級孩子年齡還小,老師特別要注意安全方面的教育。
特別是每周一下午的班會活動中,老師要不斷加強引導這方面的教育,課間不打鬧、不追逐、不攀爬,不從家里帶危險品,以免發生意外,對待同學,要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二、家庭家長要對一年級孩子提出新的要求,加強對孩子學習、生活上的監督,千萬不要放任不管,因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有極強的可塑性,正是養成習慣,培養能力的好時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教育引導。
1、學習家長應及時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作業有沒有完成,完成的怎么樣,要和任課老師就孩子的學習,經常溝通,掌握情況。多買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課外書籍,和孩子分享閱讀心得,培養孩子讀書興趣,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對孩子出現的不良情緒及時疏導。2、生活家長在生活上,千萬不要溺愛孩子,漸漸引導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衣服、玩具、學習用品等。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處處都依賴別人,家長要樹立勤勞節約的好榜樣,以自己好的行為,去影響孩子,改變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品德。家長應教育孩子,知道父母的艱辛,懂得感恩,努力學習,樹立美好的理想,長大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希望大家留言討論,
2、浙江一小學“陪餐”獎勵機制,學生表現好,能和校長同桌吃飯,家長熱議!你怎么看?
上個月,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衛健委共同發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強調:中小學幼兒園應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應有學校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記錄,有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還應建立家長陪餐制度;中小學幼兒園一般不得在校內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規定》將從4月1日開始執行,
現在已經進入4月中旬,中小學幼兒園負責人陪餐規定具體貫徹落實的如何呢?浙江一小學因地制宜、推陳出新,把陪餐規定變通成了一種獎勵機制,表現良好的學生就有機會被獎勵和校長同桌吃飯。這種變通有何意義呢?筆者從三個方面和大家聊一聊:首先,必須肯定這是一種制度創新,并且是積極意義的創新,很多地方或學校習慣于本本主義和教條主義,上面領導部門怎么安排,自己就按部就班地去怎么做,完全不顧本地本校實際情況;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沒有風險,不需要承擔責任。
但是這些地方或學校完全忘記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忘記了努力把工作做的更好更出色的敬業精神;類似這樣的創新,我們還可以想到網紅“鬼步舞”校長張鵬飛、杭州春暉小學校長鼓勵女教師化妝并自費購買口紅送給教師和舉辦化妝培訓等,其次、把形式主義的陪餐規定變通為富有積極意義的獎勵機制。不管你承認與否,每一個中小學幼兒園的負責人都是同行中的佼佼者,這是不可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