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公機關單位參公機關單位,主要有。綜上,參公人員有的使用行政編,有的使用事業編,都不是真正的公務員,二、參公事業單位這一類單位,一般是某個行政機關的二級機構,主要有,行政單位有行政審批職能,而參公單位這方面少很多,甚至沒有。
1、參公事業編都有哪些單位?
參公事業單位有三種類型,分別是黨委群團機關、行政執法事業單位、完全或主要行政類事業單位。1、黨委群團機關:是指所有的黨委機關,和群團機關,包括省市縣委、人大、政協機關辦公室,團委、婦聯、工會、科協、文聯、殘聯,政法委、統戰部、宣傳部、組織部、紀委等,《公務員法》規定的公務員,是指在各級政府機關中,行使國家行政職權,執行國家公務的使用行政編制的工作人員。
黨委、群團機關職能和政府機構類似,同樣使用行政編制,因而被定義為參照《公務員法》管理,被稱為“參公人員”,2、行政執法類事業單位:是指市縣級以下行使行政執法權力的單位,由于行政機構數額限制,行政編制數額限制,這些單位被設置為使用事業編制的事業單位,承擔行政執法權力。主要包括農業、交通、文化、國土、工商、環保、醫療衛生等部門下屬的執法中心、執法大隊、執法局、稽查局等,
同樣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參公事業單位”“參公人員”。3、行政類事業單位:行政類事業單位中,根據承擔行政職能的多少,被劃分為完全、主要、部分三類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行政執法就是典型的完全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其他完全和主要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也有一部分被陸續審批成為參公事業單位,完全類主要是指一些原本對應省市應該被設置為行政部門的事業單位,因縣區行政部門數額限制,被設為事業單位的,例如林業局、環保局、信訪局等;還有一些事業單位,其主要職能是行政職能,只承擔部分公益服務職能,例如國資局、檔案局、招商局、畜牧獸醫局、農機局、非稅局、農綜辦、規劃局、房管局、老齡辦、救助管理局、社保局、就業局等。
2、參公使用的是什么編制?一般哪些單位參公?
所謂參公人員,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即:工資待遇、提拔晉升、教育管理等都與公務員一樣,參公單位主要分為參公機關人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在使用編制方面,參公機關使用的編制屬于行政編制,參公事業單位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一、參公機關單位參公機關單位,主要有:共青團、科協、婦聯、工會、殘聯、黨校等群團組織,這些單位使用的是行政編制,但是性質依然是參公人員。
二、參公事業單位這一類單位,一般是某個行政機關的二級機構,主要有:公積金中心、道路運輸事務中心、港行事務中心、公路事務中心、城管執法局、組織部黨員電教中心、文化市場執法大隊、社保局、勞動監察大隊、供銷社、檔案局、關工委等,這些單位使用的是事業編制,但性質屬于參公人員,三、公務員和參公人員主要區別①編制性質不一樣。
公務員是行政編,參公編屬于事業編(除群團單位),②仕途發展不一樣。打個比方說,市發改委公務員肯定比市關工委參公編提拔快一些,③社會地位不一樣,行政單位有行政審批職能,而參公單位這方面少很多,甚至沒有,因此,公務員地位比參公人員社會地位高。綜上,參公人員有的使用行政編,有的使用事業編,都不是真正的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