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友們,我是山西人,河南與山西是鄰省,所以河南的方言也知道一些,不過只是皮毛而已,要知道河南方言就得親自走走。下面是我知道的河南方言,有不妥的還望大家,特別是河南的友友們見諒,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如用筷子就不會說舀,用勺子就不會說搛或叨,北方的手抓飯自然就更不會這樣講了。
1、用筷子夾菜在各地方怎么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俗習慣不一樣,自然言談吐語也不一樣。我們安徽東部吃飯用筷子叫:搛了吃.離家不出十里路是江蘇省就叫:叨了就.有人說是水土造成的,這完全是無依據的偏解,而它恰恰是地域文化的一種體現!我以為一是口口相傳,其二是言語的表達方式與實際相結合,如用筷子就不會說舀,用勺子就不會說搛或叨,北方的手抓飯自然就更不會這樣講了。
2、河南方言特色詞匯有哪些?
友友們,我是山西人,河南與山西是鄰省,所以河南的方言也知道一些,不過只是皮毛而已,要知道河南方言就得親自走走!古人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多去河南旅游慢慢就知道了,下面是我知道的河南方言,有不妥的還望大家,特別是河南的友友們見諒。中不中___行不行,好不好木牛___沒有花椒___嘲諷得勁___舒服,爽布住___抱著空殼簍___沒有個廖___古怪突魯___下滑磕磣___惡心老閘皮___不時髦出驢___到處跑鬼覺___臭美布拉___用手拍白動___別動老鱉衣___吝嗇這槍那搶___這邊那邊大毛小毛___撲克牌中的大王小王地道___好拾搗___收拾思氣___變味兒了,
3、河南話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嗎?為什么說相聲的都愛用河南話當梗?
過去很多人說河南話太土,那是無知,豈不知,很多土語里包含了古語,是老百姓口傳心授下來的古代語言,也叫…雅音。相聲表演需要鋪墊,三鋪一響是他們都懂的技巧,侯寶林大師先用外地的啰嗦鋪墊,后用洛陽話的簡約炸響非常符合人們的欣賞思維也符合相聲的技巧運用。我近幾年在收集洛陽土語,已經發現了流傳下來的雅音,河南話不簡單,洛陽話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語,洛陽的包容,融合,留下來了不一樣的土語雅音,
不懂才會譏諷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奧妙,無知的人才會笑他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無人關注深層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最簡單的生活用語:夾菜,在洛陽,在河南,在山東就是?菜,?字不土,反而很雅,來自古語,“地坑院”在洛陽叫“天井窯院”,大家對比一下,那個土,那個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體現,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來洛陽后巧妙的給洛陽地坑院起了…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