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的全稱是“魯陳里孔廟碑”,也就是所謂的“陳石侯碑”,此碑與禮器、儀影并稱孔廟三大名碑,碑上刻有“陸陳孔廟碑”或“陸陳孔廟碑”的全稱,"史晨碑"是東漢時期著名的隸書,其全稱是《陳祭奠孔廟碑》,"史晨碑"矗立在山東曲阜的孔廟里,通常被稱為“歷史早晨前的紀念碑”。
"史晨碑"矗立在山東曲阜的孔廟里。這塊碑是兩面雕刻的。前題“魯陳祭孔子戲鉻”又稱“魯陳孔廟碑”、“求出家祭孔廟碑”。通常被稱為“歷史早晨前的紀念碑”。刻于東漢建寧二年三月。據常《金石萃編集》記載:“碑高七尺,寬三尺四寸。”隸書第17行,第36行字,后題“魯陳立孔廟碑”,通常稱為“侯碑”。刻于東漢建寧元年四月,與前碑同高同寬。隸書十四行,三十六字。牌匾前后的字跡風格一致,應該是一人所寫。這座紀念碑是東漢后期韓立規范化和成熟化的典型范例。世界上最早的榻是明榻,“秋”字完好無損。北京圖書館收藏明代榻榻米書籍。
2、清朝時期劉貞安書寫的《 史晨碑》內容講的是什么"史晨碑"是東漢時期著名的隸書,其全稱是《陳祭奠孔廟碑》。這座紀念碑是刻在同一塊石頭上的兩座紀念碑,它也被稱為陳石周圍紀念碑,陳石前紀念碑和陳石后紀念碑。建寧二年(159)建立東陵皇帝,隸書正反面以碑的正刻和碑的負刻來分。碑上刻有“陸陳孔廟碑”或“陸陳孔廟碑”的全稱,它被稱為“陳石紀念館”,俗稱“孔子紀念館”,刻于東漢建寧二年(公元169年)。碑的全稱是“魯陳里孔廟碑”,也就是所謂的“陳石侯碑”,刻于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紀念碑在山東曲阜的孔廟里,內容是記錄當時尊孔祭祀的事實。因為修墻疏溝、設市植梓、設官的工程都是第二次,不是臨時活動,所以《后碑》的《石俊義》最后一個字和最后一個字差別很大,但兩個碑文都是一個人寫的,此碑與禮器、儀影并稱孔廟三大名碑。這塊碑上的拓片很多,從明初到清中葉的玉本不下100本,可見被稱為漢碑的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