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九江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在蒸蒸日上的,老百姓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的。河源是一個綠色生態,空氣清新,水質優良的城市,這點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河源還是全省唯一一個沒有下過酸雨的地方,這就足以證明河源的生態環境是十分好的,有沒有錢這個標準還是很難界定的,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有的已經可以說是小康以上生活水平,有的可能還在脫貧的路上繼續努力打拼。
1、江西九江人富裕嗎,生活水平怎么樣?
有沒有錢這個標準還是很難界定的,每個地方都有貧富差距,有的已經可以說是小康以上生活水平,有的可能還在脫貧的路上繼續努力打拼。要說非要有個大概,我們就以幾組數據說說看吧:平均工資據省統計局獲悉,2016年,江西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6136元,然而,分設區市來看,南昌市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居全省首位,為63092元;排第二位的為鷹潭市,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8522元;九江市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4880元,居第三位;宜春市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最低,為48719元。
由此可看出來,九江雖然排名靠前,但是卻位于鷹潭之后,還真是令人費解,接著看看私營單位職工的年平均工資僅為36868元。其中,九江市以39292元居全省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據統計資料顯示:2016年,九江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011元,九江市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為19796元,工資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66%。
九江城鎮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為4188元,同比增長28.3%,九江城鎮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為3896元,同比增長32.8%。其中人均養老金或離退休金為3174元,同比增長13.5%;社會救濟和補助為55元,增長64.1%,2017年,九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592元,比上年增加2581元,增長8.6%。
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的持續穩步增長,為生活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基礎。據住戶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九江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9877元,同比增長8.8%,由此可見,九江人民的生活水平還是在蒸蒸日上的,老百姓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的。至于有沒有錢,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主要還是看每個人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
2、生活在河源,你一天的花費是多少?
我生活在河源市某縣典型農村里,已建好了兩層小樓,夠住,另建兩間平房作雜物間和飼養。地處粵北山區,丘陵地區,這里天藍藍,山青青,水碧碧,沒有水災旱災風災雪災和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一個冬天不冷夏天不太熱的亞熱帶地區。一個行政村南北三公里,東西兩公里,十多個生產組,兩千多人口,人均耕地水田只有0,8畝,旱地0.2畝,
是人多地少的農村,改革開放后,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后期,許多農民洗腳上田進城務工,年輕人長大一批進城一批。我屬于田中的死田螺不會過田塊的那種人,死心塌地堅守家鄉,耕種有一畝半土地,上半年種半畝花生,花生田下半年種水稻,菜園地用約半畝,其中種淮山一分地,種食用玉米紅薯二分地,蔬菜瓜果占用二分地,種植姜蔥祘辣韭紫蘇,葉菜,苦絲黃南冬瓜眉豆豆角。
另有半畝旱地上半年種飼料玉米下半年種粟,這樣四口之家過日子的糧油菜肉蛋基本上自給,并且基本上是無公害和綠色食品,糧滿倉,菜滿園,酒滿缸,美好幸福的生活天天有。一年生產成本包括化肥約一千元,農藥三百元,雞鴨種苗一千五百元,買飼料糠三千元,日常開銷包括電費月平均一百五十元,茶煙酒月用一千元,人情往來一年約二千元,穿衣一家人一年控制在五千元之內。
誠然,現在是物質極大豐富,生活多姿多彩的美好時代,每月每年需要多少錢來生活是說不清楚的,過日子除食鹽的用錢人人大體相同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因人因經濟來源而定,沒有最滿足只有更滿足的,有勞動出力流汗基本不用或少看醫生,上酒店旅游堅決不去,賭博杜絕。如果在市區每月掙一萬塊錢,供養一個四口之家,也許還不如在鄉村耕種兩畝土地,在農村開銷少實惠,有很多東西有錢都買不到的,比如清新的空氣干凈的水源燦爛的陽光綠色新鮮的食物有說有笑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