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也就是太平、興國三年,徐鉉被宋太宗命去探視李煜、李煜并對著徐鉉嘆息:“我后悔錯殺了潘佑和李平,”是-1李煜寫的一句話,南唐Empress李煜代表作是《少年于梅》《春花秋月》,南唐后主李煜代表作創(chuàng)作背景:此詞與《簾外浪淘沙雨》均寫于李煜中毒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李煜投降,南唐死亡。
南唐Empress李煜代表作是《少年于梅》《春花秋月》。“春花秋月是什么時候?”是-1李煜寫的一句話。這首詞是作者最后的作品,是一首生命的悲歌。作者通過對比自然的永恒與生命的無常之間的尖銳矛盾,表達(dá)了亡國之后人生失敗的悲哀。南唐后主李煜代表作創(chuàng)作背景:此詞與《簾外浪淘沙雨》均寫于李煜中毒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宋太祖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宋軍攻克南唐首都金陵。李煜投降,南唐死亡。三年后,也就是太平、興國三年,徐鉉被宋太宗命去探視李煜、李煜并對著徐鉉嘆息:“我后悔錯殺了潘佑和李平!”大概就是在這種心態(tài)下,李煜寫下了“于美人”這個詞。
2、 南唐后主 李煜的詩詞有什么特點(diǎn)?李煜的詩基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亡國前,他的詩基本都是艷詞,如“玉塔上春,晚妝有明雪,春日鬢歸檔,”都是他和他的嬪妃美女們玩的時候冒出來的話。第二,亡國之后,他的文字都是悲春秋,充滿了亡國色彩,例如,于美人、浪淘沙等等。從史家和作家的角度來看,李煜后期的詩歌具有較高的文學(xué)價值,很多流傳千古的名句,都是李煜后世詩詞產(chǎn)生的。“不要獨(dú)自倚欄,它是無限的,看得到比看不到容易。流水春去,是天地,”“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等都是古往今來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