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萬(州)、福(州)銀(川)、呼(和浩特)南(寧)高鐵在襄陽交匯,貨運鐵路蒙華鐵路經過襄陽,客貨共線的襄渝鐵路、焦枝鐵路也在襄陽交匯,襄陽將成為鐵路客貨運的重要樞紐,高速公路網已經基本形成;在產業方面,襄陽是襄十隨汽車大走廊的重要承載城市;在科教方面,是襄陽的短板,但是現在已經在引進武漢的一些高校的分校進駐襄陽,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已經開建、武漢理工大學襄陽示范區已經選定校址;在城市建設方面,津東新區的建設拉開了襄陽的城市框架,打開了城市的發展空間。
1、湖北襄陽的發展怎么樣?
我是襄陽微聞,我是從1992來襄陽讀書,畢業后一直工作在襄陽,見證了襄陽發展,可以說襄陽的發展突飛猛進,前景更好。這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襄陽重回交通杻紐中心地位,歷史上,襄陽就是南船北馬、七省通衢的交通要道。隨著去年漢十高鐵、鄭萬高鐵、浩吉鐵路開通,還有一大批在建鐵路、公路、水路、空路(飛機)項目,交通優勢明顯,尤其十字形高鐵網形成,帶動經濟后勁非常明顯,
二是襄陽工業發展后勁十足。一個龍頭、六大支柱”的產業格局已形成,一個龍頭即汽車產業,六大支柱分別是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醫藥化工和農產品深加工,目前,襄陽東西南北分布著高新開發區、深圳工業園、東津新區(經開區)、襄州開發區、航空航天工業園、樊城開發區、襄城開發區等工業發展平臺,聚集了大批企業。
據2019年GDP數據顯示,襄陽有著高達4812.84億元的GDP總量,排名全國大陸地區前46強,三是襄陽被國家確定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前年11月,國家頒布實施了《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襄陽鞏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打造漢江流域中心城市和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襄陽先后吸引華僑城、京東、寶武集團等一大批企業來襄投資,吸引北航、武漢理工大、華中農大等大學來襄設立校區或研究院,可見襄陽發展潛力的魅力之大。
2、襄陽年收入40萬,屬于什么水平?
我是襄陽微聞,很高興我來回答“襄陽年收入40萬,屬于什么水平”這個問題,因你只說家里做小生意,年收入40萬,所以要分幾個方面來分析:一是如果年收入40萬是全家的收入,那要看家里幾個人,人均收入才是關鍵,襄陽去年社平月工資3840元,年收入不到5萬元。如果你家三四口人,人年均收入10萬,在襄陽屬于中等偏上水平,
我認識一些開面館的一家三四人干,收入大致在40萬左右,辛苦了點,掙錢是實在的。二是如果是你個人的年收入,絕對屬于高收入,前提是與一般上班的人相比,與做小生意的相比。那些開公司、做工程的、做大生意的,動轍收入百萬來算,那是不能比的,將來是可以比的,你好好干,把生意做大,開公司,做大老板,最低有50%的成功機會,加油!三是還要看一些情況,比如你還要買房、買商鋪或者廠房等開銷,那40萬不管是個人年收入或家庭收入,3到5年,你的資金壓力是可以想像的。
3、武漢、宜昌、襄陽的區域定位和未來前景是怎樣的?
回答這個問題,容易引起地域之間的口水戰,但是我還是想談一談我自己的看法,湖北東西長,南北窄,而湖北省的省會武漢市比較偏東,因此武漢市在闊步發展的同時,總是受到吸血全身的詬病,很難全面帶動湖北省共同發展。攤開湖北地圖就會發現,武漢、襄陽、宜昌三個城市直線距離基本都在300km左右,再以這三個城市為圓心,以300㎞為半徑,基本可以覆蓋湖北全省,
2003年,湖北省提出“一主兩副”的發展戰略,希望分別以武漢為省域中心,襄陽、宜昌為副省域中心,全面輻射帶動全湖北省的發展。從湖北省提出實施該發展戰略到現在,三個城市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武漢GDP圖片16000億,襄陽宜昌的GDP也都超過4000億,那下面就來具體談一下三個城市的區域定位和未來前景,武漢,副省級城市,國家中心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全國交通樞紐,文教衛資源非常豐富,城市定位一目了然,全部都是國家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