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地區離合肥也非常遠,也屬于合肥帶不動的地區。合肥都市圈和周邊的都市圈當前,對于安徽來合肥無疑要加速發展,但是必須是產業上的整體提高,而不是借著發展合肥,做大合肥的由頭來發展合肥的房地產,一方面,六安離合肥的距離很近,歷史上整個六安地區也曾今都屬于廬州府,所以兩地有著很悠久的地域聯系,無論是地方方言,還是文化,或是習俗都非常相似。
1、舒城離合肥比六安還近,為什么劃給六安?
舒城,別名龍舒、舒縣、廬江郡、舒州、舒鳩,行政區類別縣級行政區,下轄地區21個鄉鎮、490個行政村,在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占地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約有102萬人(目前可能有120萬了),著名景點有萬佛山、萬佛湖、湯池溫泉、周瑜城、百丈巖大瀑布,合肥新橋機場在舒城設有舒城城市候機樓,舒城特產舒席、舒城黃砂、舒城小蘭花,出過的名人有文翁、周瑜、李公麟、王祖賢!1914年(民國3年),屬安徽省安慶道,民國21年,安徽省開始分設行政區,后又改為行政督察區,舒城縣屬第三區(專署駐六安縣),
1949年1月22日,全縣解放,縣、區、鄉、村分別成立民主政府,是年5月1日,改為人民政府,屬皖北行署六安專區,1952至1985年底,屬安徽省六安專(地)區,2000年至今,屬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一直歸屬六安地區,由六安市管轄,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舒城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目前舒城正立足實際,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國家大力推進“中部崛起”戰略和融入合肥經濟圈、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大別山革命老區扶持縣等政策機遇,依托舒城優越的地理區位,緊緊圍繞抓發展、保民生、促和諧的工作大局,堅持工業化核心戰略、招商引資主戰略和城市化帶動戰略不動搖,把握穩中求快,快中求優的總體要求,謀劃實施新一輪工業、農業、旅游、城市建設四個“三年行動計劃”,打造實力舒城,魅力舒城,和諧舒城,幸福舒城,
2、為什么六安被稱為最擁護合肥的城市?
應該說,沒有哪個城市會真的不擁護自己的省會,什么是家鄉,家鄉就是那個在家里關起門來可以隨便罵,但是出門了,不愿意別人隨便罵的地方。省會也一樣,在家里發發牢騷很正常,但是真的出門了,沒有幾個人真的天天沒事找事,把自己的省會和別的省會對比,時下的安徽,隨著米字型交通樞紐的建設,各地級市經濟的加快發展,整個安徽的內部凝聚力正在上升,省會對于各地級市的吸引力正在加強,不過這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安徽的高鐵規劃一直以來,由于周邊的大城市對安徽的吸引力非常強,而合肥能夠打造的向心力又暫時不夠,就造成了安徽省內多數地級市都有很強的離心力,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不會因為哪個城市的不高興就會發生什么改變。看看安徽各個地級市的百度詞條就不難發現,如果說哪個城市想強調一下自己的地理位置好,基本上都會強調自己到滬寧杭多么近,交通怎么方便,基本上沒有哪個城市自稱自己很靠近合肥,
合肥都市圈和周邊的都市圈當前,對于安徽來說,合肥無疑要加速發展,但是必須是產業上的整體提高,而不是借著發展合肥,做大合肥的由頭來發展合肥的房地產。因為安徽周邊的大城市對安徽的新引力實在是太強,尤其是東邊的南京,東南的杭州,東北的徐州,都對安徽的城市有很大的影響,西北方向的河南,西邊的武漢可能雄心雖有,但是暫時恐怕還實力不足。
省內則以合肥為主,形成了所謂的合肥都市圈,2017年安徽個地級市GDP數字同時,省內的各個地級市也應該盡量平衡發展,努力消除地域差異,否則越來越多的城市都會一心一意的加入周邊的都市圈。作為一個安徽人,筆者認為沒有哪個城市真的不擁護自己的省會,天天為別的省的省會或是城市宣傳代言,如果說有什么言語不太好聽,那也是恨鐵不成鋼,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畢竟安徽目前基本上還處于一個誰的政策好,誰就發展的好一點,誰的房價就高一點,城市就看上去繁榮一點。但是仔細研究一下,各個地級市都有大量的人才流失到江浙或者其他的地區,長三角地區發展規劃東邊的滁州,馬鞍山都位于南京的經濟腹地,似乎也要規劃到南京的地鐵(輕軌)了,南京后花園的地位無疑將繼續加強,蕪湖雖然離南京有一定距離,但是也深受南京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