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死在洛陽是因為當時形勢使然,跟喜歡洛陽沒有關系。曹操年輕時是生活在故鄉譙縣,父親曹嵩在京都洛陽做官,他也因為這個關系,往來洛陽,后來也被父親通過關系,朝廷任命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曹操這才在洛陽工作過一段時間,這也是曹操人生履歷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1、曹操偏愛洛陽,也是死在洛陽,為什么葬在安陽?
曹操死在洛陽是因為當時形勢使然,跟喜歡洛陽沒有關系。曹操年輕時是生活在故鄉譙縣,父親曹嵩在京都洛陽做官,他也因為這個關系,往來洛陽,后來也被父親通過關系,朝廷任命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曹操這才在洛陽工作過一段時間,這也是曹操人生履歷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后來曹操還擔任過頓丘令,議郎等職務,這個“議郎”也是在朝廷做官,負責匡正朝綱,上言朝政得失。
曹操對這個工作也不是很滿意,更多的是對漢靈帝寵信宦官不滿,所以他后來干脆稱病辭職,回老家隱居去了,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決定改革,任命大量名士,名將出任地方,并組建了西園軍,在這個格局之下,曹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西園軍的典軍校尉。后來(189年)靈帝駕崩,何進在政變中喪命,董卓進京,曹操不肯屈從董卓,選擇回鄉起兵反董,
這是曹操起兵之前,三次在洛陽工作的經歷。此后,漢獻帝東歸至洛陽,征調諸侯進京,曹操接受董承的指使,率一千人趕到洛陽,掌控了朝廷,和董承等人策劃,把漢獻帝接至許都定都,這是曹操人生履歷中第四次去洛陽。后來,曹操在平定北方,荊,揚等地后,開始向關中、涼州用兵,多次率軍路過洛陽,僅此而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放棄漢中,返回關中,恰逢關羽率軍北伐,圍攻襄陽,曹操趕緊征調大軍前去增援。
曹操當時是坐鎮洛陽,觀察局勢的,等關羽戰敗被殺后,曹操也在下個月(二十五年正月)病逝于洛陽。所以,曹操對于洛陽并不存在多余的感情,他死在洛陽是因為戰局形勢的緣故,并非是喜歡這里。要說曹操對雒陽沒有一點感情,這也是不對的,(事實是曹操對洛陽有感情,但談不上喜歡)曹操在臨死前那段時間里,還特意去巡視洛陽北部尉府的舊址,這里畢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官的地方,曹操此時已經60多歲,想想當年才20出頭,至此闊別四十年,重返年輕時壯志滿酬的起點,感慨萬千。
洛陽成了曹操人生履歷中的起點和終點的結合,也算是一段佳話了吧,為何安葬在安陽?很簡單,曹操生前已經封了魏王,定都鄴城,并在鄴城外建設了家族宗廟,他死后入宗廟,這是正常的操作流程。漢代的鄴城在現在的行政區劃中被分為安陽、邯鄲兩地,如今安陽發現“曹操墓”,將曹操安葬地點的話題帶動起來,在目前的證據之下,曹操墓在安陽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2、你怎么看待洛陽洛陽西朱村的曹魏墓葬?
大家好,這里是古藏鑒寶,作為洛陽的一員,對這個曹魏墓葬還是有一點點了解的。洛陽鏟在國內舉世聞名,是倒斗的一種神器,用于勘測地下是否有墓葬的,墓葬的年代等等問題,說曹魏墓葬,為什么先要提一下洛陽鏟呢?主要因為曹魏墓葬盜擾嚴重,甚至大部分墓磚都已被盜走。根據盜洞判斷,該墓葬早在宋代就已被盜,曹操可能沒有想到,自己所創建的摸金校尉最后把自己后人都給盜了。
3、關羽尸首分離,他的真墓究竟在哪里?
關羽,生年不詳(有記載為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20年,字云長,小字長生,河東郡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人,關羽是我國歷史上婦孺皆知的“武圣”,與“文圣”孔子齊名。關羽劇照(陸樹銘飾演)關羽號稱“萬人敵”,雅號“美髯公”,《三國演義》中,他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他“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單刀會”、“刮骨療毒”、“水淹七軍”、敗走麥城......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動人故事,
關羽用自己的一生演繹出忠肝義膽、義薄云天的精神典范,為千秋萬代所敬仰和膜拜。關羽劇照(陸樹銘飾演)《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關羽為:羽雄壯威猛,為世虎臣,有國士之風,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然羽剛而自矜,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三國志·關羽傳》記載:而曹公遣徐晃救曹仁,羽不能克,引軍退還,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