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安徽省招生的軍校都有哪幾所,招生人數有多少人,男女比例有多少呢。經過一輪改革之后,安徽省的軍校煥然一新,有的保持不變,也有的改頭換面,變了一個名字,現在安徽省有兩個地方擁有軍校,分別是在合肥和蚌埠,18年還剩下多少所軍校呢,又都是變成什么名字了呢。
1、古代軍隊出征,20萬大軍,步兵、輜重兵等各軍種數量一般是多少,有戰斗力的有多少?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其實不用說古代,看看現代的淮海戰役,解放軍認為淮海戰役參加戰爭的部隊是60萬,而負責支援的民工為543萬。資料這么寫:在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統一部署下,中原局、華東局、華北局除原有軍隊系統后勤外,先后成立了中原運輸司令部、豫皖蘇后勤司令部、豫西軍區支前司令部、華東支前委員會、華中支前司令部及冀魯豫戰勤總指揮部,組織動員了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河北5省的人力、物力給予全力支援,
據不完全統計,各解放區共出動了民工543萬人(其中隨軍民工22萬人,二線轉運民工130萬人,后方臨時民工390萬人)、為最初參戰部隊的9倍。動用擔架20.6萬副,大小車88萬余輛,船只8500余艘,汽車257輛,向前線共運送了1460多萬斤彈藥和9.6億斤糧食及其他大量軍需物資,向后方轉送了11萬名傷病員,出色地完成了運輸任務,
那么,也就是1個士兵作戰,需要9個民工負責提供后勤。自然,相對的后勤供應相對復雜,還有諸如各種彈藥、醫療用品等物品,但現代的交通情況也比較好,公路、水運甚至鐵路都比較發達。古代如何呢?也是一樣,漢代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兵力基本都是5到8萬。然而,為了維持這5到8萬軍隊的后勤供應,使用的后勤運輸部隊就超過8萬人,
而且,很多時候由于軍糧不足,作戰部隊也需要抽調主力返回運輸糧草物資。這樣一來,蜀國北伐等于使用了十多萬人,而當時蜀漢只有90多萬人口,青壯年男性也就十多萬人。當時的農業種植完全靠人力,需要大量男性壯勞動力,這樣作戰,等于將全國可以使用的男人都用了,連強壯的婦女也被征集。久而久之,蜀漢國內經濟受到很大破壞,人民怨聲載道,
《晉書·地理志上》曰:“劉備章武元年,其戶二十萬,男女口九十萬。”;再看第二組數字,《三國志》曰:“蜀亡之時,其戶二十八萬,男女九十四萬”,可見,這幾十年時間,蜀漢人口竟然幾乎沒有增長。古代如果是中短距離行軍作戰,輜重兵大約是總兵力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20萬人,輜重兵為4萬左右。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每個民夫可以背6斗米,士兵自己可以帶5天的干糧,1個民夫供應1個士兵,一次可以維持18天,
每人每天吃2升糧食。如果要計回程的話,只能前進9天的路程,2個民夫供應1個士兵的話,一次可以維持26天。如果要計回程的話,只能前進13天的路程,3個民夫供應1個士兵,一次可以維持31天。如果要計回程的話,只可以前進16天的路程,3個民夫供應1個士兵,已經到了極限了。當然,古代除了山地以外,不需要民夫自己背著糧食,還有馬車、牛車、船只這類運輸工具,
如果用牲畜運,駱駝可以3石,馬或騾可以馱1石5斗,驢子可以馱1石。與人工相比,雖然能馱得多,花費也少,但如果不能及時放牧或喂食,牲口就會瘦弱而死,一頭牲口死了,只能連它馱的糧食也一同拋棄。所以與人工相比,各有得失,但如果是長距離行軍,向隋煬帝遠征高句麗;明成祖遠征蒙古;乾隆遠征緬甸,輜重兵數量就很難說,可能達到百分之五十甚至百分之百。
2、安徽有哪些軍校?
軍校經過改革之后,之前的軍校要么合并要么改名,2018年還剩下多少所軍校呢,又都是變成什么名字了呢?我們來看看安徽現在的軍校吧。經過一輪改革之后,安徽省的軍校煥然一新,有的保持不變,也有的改頭換面,變了一個名字,現在安徽省有兩個地方擁有軍校,分別是在合肥和蚌埠,其中位于合肥的軍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