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中山裝雖叫中山裝,其設計基礎卻是來源于國外。那為什么中山裝會成為中山裝,并在民國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三十年時間,成為我國干部的標志性服裝呢,就算一千個人中有一個人愿意穿中山裝,可是,現在的服裝廠都是批量生產,為了經濟效益,人家也不能因為那個別人的愛好去生產一件中山裝啊。
1、馬上父親節了,想要給爸爸定制一套中山裝,大家有沒有好的推薦?
你在成都的話,那就好辦了,因為成都太多定制店了,但是中山裝的款式的話有些店沒有。去年我結婚給我爸定制的那套中山裝是在春熙路時代廣場里的一家定制店做的,店名還像叫“TheFew”,大眾和小紅書上都能收到,店里有好幾款可以選擇,主要還是要看你選的面料。我記得當時他們的客服還是給我發的李伯清的照片【也是在他們家定制的】,索性就跟我老爸定了和李白白的同款,
2、為什么現在很少有人穿中山裝?
一直以來,有很多人認為,中山裝就是中式服裝,原因是,此服裝為孫中山所發明。實際上,中山裝雖叫中山裝,其設計基礎卻是來源于國外,從中山裝的款式,我們就可以看出,除了領子以外,整體幾乎和百年前的西方軍服差不多,日本的軍裝、學生裝,也是這種款式。那為什么中山裝會成為中山裝,并在民國時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三十年時間,成為我國干部的標志性服裝呢?原來啊!中山裝的誕生,的確是我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根據日本軍服改良而來的,因為中山先生對于這個服裝的偏愛,并經常穿著,便被命名為中山裝了,
而且因為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受到國共兩黨的崇拜和愛戴,無論是國民黨人還是共產黨人,都模仿中山先生的著裝打扮,后來曾成為一個時代的全民標志性服飾。那么,為什么現在的人都不穿中山裝了呢?以我個人的理解,那就是時代不同了,舊的東西退出了歷史,新的東西登山了舞臺,就如明代有明代的服裝,清代有清代的服裝,我們曾有一個穿中山裝的時代是改革開放之前。
為什么服裝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逐漸改良或換代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穿著的舒適和審美的需要,清代以前的服裝屬于古裝,除了民族文化標志外,穿著都十分繁復,行動不便。因此,在辛亥革命后被扔進歷史垃圾堆,而中山裝的流行,不但是辛亥革命后國家進入新時代的標志,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三十年間長期處在自我封閉的證據。
改革開放后,我們不但學習和引進了西方的科技和經濟模式,而且也在穿著打扮上百花齊放,自己覺得穿著舒適、好看的,都可以選擇。于是,西裝就成了流行的正裝,夾克成了休閑裝,和世界流行趨勢幾乎完全同步,有人說,看不到穿中山裝,是因為沒地方買,這話聽起來似乎有道理,實際上并無邏輯,為什么服裝店里沒中山裝賣?就是因為沒人買嘛!就算一千個人中有一個人愿意穿中山裝,可是,現在的服裝廠都是批量生產,為了經濟效益,人家也不能因為那個別人的愛好去生產一件中山裝啊!實際上,如果誰真正喜歡穿著中山裝,也不是沒有裁縫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