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寫草書時,還沒有楷書呢,這又怎么解釋。寫不好楷書,是完全可以寫好草書的,關于寫不好楷書,就不能寫好草書這個說法,該收回了,說寫不好楷書,就不能寫好草書,這個沒有任何理論和實踐依據,草圣張芝寫草書時,楷書還沒問世呢,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幾種字體中,變化最豐富的就是草書,最難辨認的也是草書,要想認識草書簡而言之。
1、“片”字的草書怎么寫?
“片”字為指事字,甲骨文字形,象劈開的木片。本義:劈開樹木之類,《說文解字》解釋:片,判木也,從半木。段注:“謂一分為二之木片,”片字看似簡單,其實要寫好看非常難,我們選取歷代書法名家的幾種經典寫法,對其技法進行分析、講解:1、晉·王羲之·普覺國師碑王羲之的寫法,分解成為左右兩筆,左邊一筆逆勢回鋒,與下一筆呼應,右邊寫得非常優雅生動,最后一豎,使整個字又有鶴立雞群的感覺,贊!2、唐·陸柬之·文賦陸柬之的寫法來源于王羲之,稍有遜色。
3、明·文徵明·漁父詞十二首文征明的行草書,改變了筆畫順序,一筆寫就,比比呼應連屬,氣韻不斷,4、現代·啟功啟功寫法很像王羲之,筆畫更加干練,挺拔,這種寫法更接近與今人的審美眼光。5、徐渭草書這種寫法其實非常張揚,獨具匠心,左邊一撇盤曲如鐵,似有千斤之力,右邊上下對比,一張一馳,有意收縮末筆寫法,使整個字耳目一新,
2、怎樣寫好草書?
謝謝邀請草書是比較難學的。但草書又是魅力無窮的,很多學書法的人,從楷書、行書一步步走來,隨著學習的深入,開始對草書產生興趣,從書法藝術上看,草書自有高度理所當然的,是學書人的最愛之一。而且,學習草書,對楷書、行書,均有很好的提升和促進作用,要學好草書,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選帖。
我的想法是:可以選唐代孫過庭的草書《書譜》,(也有人選王羲之的《十七帖》)。我覺得,先學孫過庭的《書譜》好些,一是因為是墨跡,對草書用筆的微妙處,可以觀察的更明白。再就是書譜字數多,可以學到較多的草字的寫法,第三個原因,我認為書譜的章法和表現形式,和現代人們對書法的審美表達,更接近一些。在基本掌握《書譜》的情況下,進而可以學習《十七帖》,
《書譜》的學習:孫過庭的書譜,不但草法精美,其本身的書法理論也是很重要的學習資料。所以,我們應當先把不認識的字,標注一下,可以先讀一讀。(可以買到有標注楷書的字帖)這將有助于我們識草,習書,學任何書法,都離不開臨帖,草書更是如此。我個人的經驗是,先在巜書譜》字帖里挑選你認為很美的字,(指那些筆法特別動人的字)大約100字左右,仔細觀察其筆法字勢,使轉和提按,
理解草書和行書、楷書的不同之處。把那些特別美妙的字先臨一遍,這個階段,主要是丟掉自己的舊習慣,從基本筆法開始,學習草書。有了這100字的基礎,然后,可以選字跡比較清楚,你看著又覺得好看的段落,臨習個三段五段的,下一步,選書譜的一頁或幾頁臨習。這時除了注意單字的準確,還要注意到上下字的各種關系,每行字間,行與行間的關系,
以及整頁字的干濕,提按,大小,向背,聚散等各種表現手法。為下一步的通臨作準備,在臨習書譜的過程中,要格外留心其用筆的豐富性,結字的大膽和多樣性。孫過庭的草書,看似信筆而書,實則這是他既深入傳統,又匠心獨運的成果,在臨的過程中,遇到看不清楚的字的筆順,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寫的,可以通過查字典,參考其它草書名家對這個字的寫法。
二王,懷素,智永等等,然后用《書譜》的筆法寫出,最后,要開始通臨。通臨能大大提高你的草書能力和自信,如果沒有經過通臨或者是通臨的太少,就很難真正掌握巜書譜》,如果能把孫過庭的《書譜》弄清楚,有興趣的,就可以涉及王羲之的巜十七帖》,懷素草書《千字文》等自己感興趣的其他草帖了,草書不怎么好學,尤其是有些字的寫法很接近,弄不好就容易寫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