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進行單雙號限行的目的鄭州進行單雙號限行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霧霾不是汽車尾氣造成的主要原因,感謝邀請回答,從2018年11月21日鄭州四環內進行單雙號限行后,至今已經過去了多半個月,要說對霧霾和堵車有沒有效果,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霧霾,主要原因,樓多,樹木綠地面積太少。
1、鄭州已經單雙號限行,不讓用煤,為什么有霧霾?
對于鄭州推行車輛進市限單雙號通行,僅僅用于改善市內車流量起點作用。不燃煤炭不燒秸稈,對霧霾改善、一時也起不了實質性的作用,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我個人認為,霧霾是一個天氣氣候的自然現象,不是由燃煤燒秸稈造成的。因為這些現象,古來就有,因為“霧霾”這些文字也不是在近代造的,只是現在的空氣污染、粉塵污染這一現象,與化工、開采排放防御措施不當有關,這一方面只能改進防御措施,不能搞一刀切,全面禁止杜絕化工業,開采業。
2、鄭州因為霧霾限行,霧霾到底是因為汽車尾氣還是其他什么原因?
鄭州霧霾限行,我敢在頭條與相關人員賭一把!霧霾不是汽車尾氣造成的主要原因。可試試,除工交車,業務通勤車外,其它車輛全部停開半月,再看看霧霾是個啥情況!霧霾,主要原因,樓多,樹木綠地面積太少。老工業,污染企業,新建企業,離大城市太近,我還是要以重慶為例:說說重慶的過去和現在。八十年代中期,我常駐重慶,那時的重慶可以說:公車,公交車都不多,更不用說私家車了,
但一年四季,基本都是大陰天,太陽,月亮很少看到,有時毛毛雨一下就是七,八天,洗件衣服一周才干,酸堿太重,門窗銹跡斑斑,鐵桿上長鹵(那時沒有霧霾的說法,回想起來,中國最早的霧霾,是在重慶)。從2000年開始,醫,化,農藥廠完部搬入,120公里的長壽,重新整合升級,統一治染排放,制造,加工,食品,飲料廠(國,軍,民企),全部搬出離主城4~50公里以外。
大學(一,二,三本,軍校在內),新擴建部分,搬入離主城60公里的大學城,而主城內,只勝下居民,商業,機構,機關,醫院,中小學,等等。而且大量地在主城建了不少公園,裁了很多大樹,到處可看到,直勁40公分60公分的大樹,不少地方,綠化帶很寬。在這種情況下,重慶的人口增長了不少,汽車就更多,沒有限行過,而藍天白云,雨霧飄嬈,分明清晰。
3、鄭州的限行對霧霾和堵車有效果嗎?
感謝邀請回答,從2018年11月21日鄭州四環內進行單雙號限行后,至今已經過去了多半個月,要說對霧霾和堵車有沒有效果,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鄭州進行單雙號限行的目的鄭州進行單雙號限行的目的其實很簡單:第一、改善環境質量。距離2018年結束已經很快了,但是距離鄭州2018年200天優良天數的目標還是有不少差距,截止2018年11月21日鄭州還差50天左右的目標,完成環境指標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退出全國后20名,可以說是在環境問題的遮羞而已??梢哉f限行的目的是為了最后的臉面,第二、順帶解決堵車等交通問題。其實從2018年開始鄭州的限行從來就沒有結束過,過去是一天限兩個號,只不過從11月21日開始是限一半車輛而已,不得不說限行后對于交通擁堵問題確實有直接的療效,算是有效果吧。
如果說環境問題是一種病,那么限行就是治標不治本雖然有數據顯示,汽車限行后對于霧霾和環境的改善有所作用,但是根據我的查閱,霧霾產生的根本原因卻不是汽車尾氣,其主要成型的根本在于工業廢氣等,汽車尾氣只是加重了霧霾的嚴重程度,幾點愚見:第一、在經濟發展和工業轉型的時期,工業生產無法停止的情況下,那么汽車限行就成為為數不多的治理環境的手段。
這種手段個人覺得算是以犧牲民眾便捷性的代價來換取的,短時間可以但是長期肯定不行,對于鄭州這種常年限行的情況,個人覺得是不可取的,加緊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和改造是關鍵。第二、堵車問題同樣如此,隨著生活發展,汽車已經成為人們主要的通行工具,鄭州作為河南省會城市截止到2017年底,汽車保有量已經突破300萬輛,位列全國第7位,交通擁堵雖然說與汽車使用量增加有關系,但是還有另一個原因不得不說就說城市道路本身規劃設計不合理,沒有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