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哪里外來人口多,我就不知道了。在中英貿易中,其實更多的中印貿易,因為從印度前往中國的船只更多,盡管廣州官方多次辟謠,說廣州黑人沒有那么多,可終是徒勞,在廣州的非洲人員、中東人員也多以服裝批發商城為圓心分布,三元里、小北則是其主要居住地點,二沙島、天河北、番禺等區域也有分布。
1、廣州哪里外來人比較多?
廣州市本地人還是占四分之一的,不同于深圳市和東莞市,一到春節就變成空城。我親眼所見,正月初一晚上廣州市增城區新塘藝曲社晚上唱年戲時,觀眾爆滿,從國外,港澳臺回來的新塘鎮人只是少數,是很多人都在忙,平時沒有時間看戲,過年才空看。由此證明,本地人并不少,廣州哪里外來人口多,我就不知道了。是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還是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清楚,不敢說,
2、東印度公司和廣州十三行的貿易,兩大貿易地點,誰更勝一籌?
當英國占領印度后,就設置了英屬東印度公司,這個擁有政治和貿易一體的公司,是英國在東方重要的一環,它壟斷了許多貿易,憑著英國日不落帝國的地位,東印度公司是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一個貿易地點。除了東印度公司外,清朝的廣州十三行,也是一個重要貿易地點,清朝作為當時最大的市場,擁有眾多人口,也是一個主權國家,更擁有豐富的商品,因此通過廣州十三行,和清朝貿易的國家同樣不少,
在十八世紀,這兩個地方成為世界重要的貿易地點,東印度公司為英國輸送大量的財富,廣州十三行也為清朝輸送大量的白銀。那這兩個地方,在世界貿易中,誰能更勝一籌?其實這要按時間來解釋,也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在十八世紀,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都從西方來到清朝,他們想要和清朝貿易,只能通過廣州十三行,畢竟清朝只有廣州十三行一個對外開放的港口。
而中國商品三大法寶:茶葉、瓷器、絲綢,是西方國家都喜歡的,這對他們來說利潤太大了,所以不論如何,也想和清朝貿易,這也促進了廣州十三行的繁忙,清朝對他們的商品沒多大興趣,所以他們的白銀不斷流入中國。如1776年,東印度公司六艘船,共載有77箱白銀,價值77000英鎊,而更多的時候,它們的船只,更多的是運送白銀前往中國,而不是商品,直到十八世紀末年,這情況發生變化,鴉片的輸入,
英國為了扭轉貿易的虧損,不得不采取卑鄙的手段,向中國輸入鴉片。從普通商品,向鴉片的轉變,決定了東印度公司占據著優勢,十九世紀開始,大量的鴉片輸入中國,導致中國每年都要支出昂貴的白銀,東印度公司也扭轉了貿易逆差,之后東印度公司,更是向世界其他地區輸出鴉片,獲得更多的利益。在中英貿易中,其實更多的中印貿易,因為從印度前往中國的船只更多,
在1755年到1833年間,英國向中國輸送商品中,最多的時候,有72.4%來自印度的商品,而英國本土最多的時候只有40.4%,可見,來自印度的商品更多。從這里也得出,十八世紀時,清朝的廣州十三行更勝一籌,十八世紀以后,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更勝一籌,畢竟清朝已經衰落,國門被打開,更多優質的港口開放,廣州十三行不再一家獨大。
3、廣州黑人真的很多嗎?
不多,廣州常住外籍人口在2017年時為8.8萬人,其中于天河、越秀、白云三區,韓國、日本、美國是國籍前三名。至于黑人是個人種上的定義,其實主要是非洲、美國和部分中東人,按照廣州市公安局的統計,常住的非洲籍人士大約只有1.5萬人,絕大部分為合法留居,“三非”人員很少。除了留學生,非洲人員主要以跨國貿易為主,這也符合中非龐大的經濟互補性,
在廣州的非洲人員、中東人員也多以服裝批發商城為圓心分布,三元里、小北則是其主要居住地點,二沙島、天河北、番禺等區域也有分布。所以廣州非洲人并不多,其中違法人員有,但比例也不能說得過于離譜,比如當年某政協委員的提案在缺乏調查的情況下將人數放大到70萬之巨,這是極為不負責任的說辭,在廣州的非洲人對廣州乃至中非貿易的貢獻度非常高,而且以許多非洲國家的社會發展程度,這種由當地人組織起來的貿易網絡幾乎不可替代,這種巨大的作用應該被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