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吃苦耐勞,換來了名下兩套房子,也算是扎下根了。上海中低端的每一個行業,都沾滿了安徽人的心血和汗水,到了魏晉時期,由于北方人進入南方,北人南渡之后,京口、武昌、建康這些地方就快速的崛起,和蘇州一起成為了江南的四大商業都會,造成了土地開墾面積的擴大。
1、新鄉的雨水流向哪里?
新鄉的雨水流向哪里?新鄉有衛河,共產主力渠,東孟姜女和西孟姜女河,西孟姜女河在市區西部匯入衛河,東孟姜女河從獲嘉縣新鄉縣流入市區南部經高鐵東站附近流向衛輝市,衛河從市區流過經衛輝向東北方向最終流入天津海河,共產主義渠是防洪人工開挖的河流,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接納西部獲嘉縣和輝縣西部山區的洪水,沿衛河走向流向河北省。
2、河南外出人口都去哪了?
當然是北上廣深真一線城市啦!河南統計局公布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河南凈流出人口達1482.72萬人,依然是全國人口凈流出大省,2020年河南人口流向地依次是,廣東277.36萬人、浙江246.59萬人、江蘇219.72萬人、上海134.3萬人、北京127.19。這五個地區流入,為什么河南會有這么多的人口流出呢,歸根結底不還是人留在自家門口,口袋里卻是癟癟的,一年到頭掙不到錢。
最近河南特別是鄭州這個打工市場讓一些資本家給玩壞啦,特別建筑行業,從2013年樹立環保揚塵治理這個理念。每年的冬季都會有一個多月的停工,并且每年的年底很多的工地工人的工資都發放不到位,如果說堵路討薪不違法的話,估計進入臘月份,整個河南的道路都會出現擁堵啦。再看看那些在南方打工的人,不管是工廠還是建筑工地,根本不存在揚塵治理停工這一說法,并且建筑工地都是人走賬清,
3、安徽人口都流向哪些城市?您在那里還好嗎?
答,安徽人口流向最多的城市,就是上海。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安徽人,上海中低端的每一個行業,都沾滿了安徽人的心血和汗水。亳州搞中藥,阜陽開黑車,六安賣蔬菜,無為家政設。你問,您那里還好嗎?我答,我掌握的有限情況不太好,安徽人在上海,分三波,30年前為頭波,這波人大多數做實中產階層。
20年前為二波,二波二貨多,有一半靠吃糠成小康,還有一半徹底傷,10年前為三波,三波大都混得低三下四,回皖的料多,留滬的料少。我有一個安徽二波親戚,在老閔行菜場賣熟食,20年的吃苦耐勞,換來了名下兩套房子,也算是扎下根了。對于這個親戚,我見過拿命換錢的,但沒見過如此換法的,倆口子從年初一早上八點,一直干到當年年三十晚上八點,平時,從早上五點出工,到晚上九點收攤是常態,碰到有人要菜早上起的更早。
4、有多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南北遷移有多少河南人呢?
說不少江蘇人的祖先是河南人是有歷史根據的,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北方人口遷入南方的高潮。分別是晉朝后期的永嘉南渡,安史之亂后的北人南遷和宋朝的衣冠南渡,北人南遷的規模有多大呢?以晉朝的永嘉南渡為例,八王之亂,疊加北方少數民族內遷,造成了黃河流域常年的戰亂廝殺,老百姓生為了規避戰亂,被迫南遷,它的數量要占到黃河流域和附近地區原有人口數的6/10到7/10,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規模。
永嘉南渡之后,在建興五年,就是公元317年,難逃的皇族司馬睿,在建康建立了東晉政權,大家知道建康就是現在江蘇的南京,所以說江蘇流入了大量的河南人口,這是沒有疑義的,根據歷史的記載,永嘉南渡的移民來源遍及北方的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甘肅,陜西和安徽的一些北部。這次人口南遷的特點是時間長,階層廣,人口多,
首先時間長,移民的高潮經歷了一百多年,整個一個波長,達到300年。第二個就是規模非常的大,大約要占到南方總人口的1/6以上,第三是階層廣泛,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的士農工商,幾乎囊括了當時整個社會的各個階層,那么移民的路線是什么呢?整體來說,可以把移民的路線共分為東西兩個地區,東區包括淮河流域和長江下游,以接受黃河流域下游以及山東河北和河南東部的移民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