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羅非魚肯定好吃,是上等的羅非魚。好水才能養出好魚,羅非魚也例外當然,如果是在很好的環境、很清澈的河流和溪水養殖出來的羅非魚,那里養出來的羅非魚很有活力,吃起來感覺又不同,廣東河溝里的羅非魚不是沒有吃,而是越來越少人去抓,羅非魚的味道很一般,肉質沒有什么特別,不算得鮮美但是,這種大條的羅非魚味道很一般,又比較多刺,是魚類中的大路貨,價格很難能上漲一點。
1、廣東河溝里許多羅非魚,為何沒什么人吃?
羅非魚是南方的魚種,它的生命力很強,適應性較廣,繁殖能力較強。很適宜在南方兩廣的河溝和各種水域生長,產量較高。羅非魚在廣東很便宜,野外生長的也不貴但因為羅非魚很便宜,現在,物價跟五六年前甚至十幾二十年代已很不同,像近來,豬肉在很多地方已漲到二三十元,其它很多日常食物也已漲得較多,而羅非魚多年沒有怎么漲,現在粵西不少地方基本是一斤在三四元錢之間徘徊,顯得不怎么值錢,
所以,在廣東,河溝里的野生羅非魚就再也沒有什么人很在意。(釣起來的羅非魚)而且,野生的羅非魚不大,靠下河網魚打魚的人掙不到什么錢,難以維持生活,成年人專靠去河里捕魚難以維持生計,現在,就是鄉村一些上年紀的會下網的中老年人在空閑時偶然去下下網,或者一些年輕人玩時去河邊、水邊釣一釣,釣著來玩,有收獲就很高興,沒有收獲也無所謂,真正計起成本,這肯定是得不償失,時間成本的大量浪費更是讓很多需要做事和養家糊口的人望而卻步,
所以,廣東河溝里的羅非魚不是沒有吃,而是越來越少人去抓。在廣東,從事羅非魚生意的基本靠大規模養殖,多有魚塘和大水域養殖基地進行綜合立體養殖和開發,羅非魚是作為綜合立體養殖和開發的一個循環利用水域的一個環節來搞,才會有效益,這種羅非魚斤兩比較大,比較重,才讓一些人養殖起來有點效益,讓他們覺得值得做下去。
羅非魚的味道很一般,肉質沒有什么特別,不算得鮮美但是,這種大條的羅非魚味道很一般,又比較多刺,是魚類中的大路貨,價格很難能上漲一點,兩廣的廚師也沒什么辦法將它做成名菜,一直屬于中低檔的食材。另外,一些河溝因為有污染,水里的羅非魚有汽油味,有些有年紀的人稱為有火水味,抓來做熟吃會讓舌頭感覺到有點麻,很難吃,硬吃下對身體影響也不好,所以,這種羅非魚也不好賣,
好水才能養出好魚,羅非魚也例外當然,如果是在很好的環境、很清澈的河流和溪水養殖出來的羅非魚,那里養出來的羅非魚很有活力,吃起來感覺又不同。這種羅非魚肯定好吃,是上等的羅非魚,我知了哥所在的粵西茂名下轄的山區縣級市信縣市有一種叫氹仔魚的養殖法,就是利用山溪水和山區河流的流水蓄起來成為山塘,再養魚,這種魚叫氹仔魚,魚種多為鳙魚、草魚等,這種魚肉質很好,很鮮美,非常好吃。
2、為什么廣東人把羅非魚、鯪魚、清道夫魚稱為三大“垃圾”魚?
也不至于吧!羅非、鯪魚、清道夫確實是廣東的特產,廣東是很多,清道夫是垃圾魚一點沒錯,羅非和鯪魚還是可以的,麥鯪不好吃,土鯪還是可以的,比較好吃,羅非做的好也非常不錯,我以前也不怎么喜歡吃羅非,感覺那魚很臟,有一次在一個農莊,在水庫邊上,水庫水質特別好,釣魚吃飯,釣了幾條羅非,直接清蒸,那味道,確實是很鮮美。
平時釣的羅非都是送人,自己很少做的吃,感覺這個魚不好吃,自從那次以后,對羅非是從新認識了,水質好的長的羅非做的好是很好吃的,清道夫,那松山湖釣魚清道夫泛濫成災,有一次去釣了半天,全拉的是清道夫,少說有20多條,實在沒招只能打道回府,那魚吃也不能吃,玩也不能玩,一無是處,釣上來只能丟岸上曬死它。鯪魚種類有好多種,有土鯪、麥鯪、泰鯪,其中土鯪味道最好,大的可以長到4--6斤,一般的常見的一斤左右的較多,麥鯪長相像小草魚,大的也可以長很大,麥鯪的肉比較柴,口感不好,不太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