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初,隨著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些地主、商人相繼投資路礦,回收路礦運動的物質力量得到加強,路礦回收運動逐漸發展起來,因此引來了四川各界尤其是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運動,保路運動:清政府為什么要收回路權,保路運動,又稱“鐵路潮”,保路運動又稱鐵路走向。
保路運動又稱鐵路走向。1910年,英、法、德、美銀行集團強迫清政府訂立修路借款合同。1911年5月9日,在郵傳大臣盛宣懷的鼓動下,清廷宣布“國營鐵路”政策,將早已由商業企業經營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四川修建鐵路的股本不僅來自紳士、商人、地主,還有農民,農民購買的股份占很大比重。清政府頒布“國營鐵路”政策后,拒絕歸還四川的股本。因此引來了四川各界尤其是城鄉勞動人民的反對,從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保路 運動。
保路運動,又稱“鐵路潮”。1911年5月,清政府將本來屬于民間的川漢、粵漢鐵路的筑路權據為“國有”,立即賣給英、法、德、美等國的銀行集團,引起湘、鄂、粵、川等省民眾的強烈反對,并掀起保路。運動在四川省尤為激烈,那里保路同志會相繼組織起來,立憲派的蒲殿軍、羅倫當選會長、副會長,目的是“毀約保路”,參加人數達10萬人。清政府下令鎮壓。9月7日,四川巡撫趙爾豐逮捕了羅倫、蒲殿軍等。保路,并槍殺了數百名上訪群眾。第二天,他下令解散所有保路同志會。激起了四川人民更大的憤怒,到處砸電線,沿途設卡,斷公函。由龍明鑒、王天杰等人在同盟會組織,掀起武裝暴動,將保路 運動推向高潮,成為武昌起義的前兆。
3、 保路 運動:清政府為什么收回路權,看歷史保路運動:清政府為什么要收回路權?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后,掠奪鐵路建設權和采礦權成為其侵略中國的主要內容。腐敗敗亡的清政府根本無力維護國家主權,中國大量的路權、采礦權落入外國列強手中,當時的先進人物普遍認為,帝國主義一旦掌握了中國的鐵路和礦山,就掌握了中國的經濟命脈,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20世紀初,隨著我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一些地主、商人相繼投資路礦,回收路礦運動的物質力量得到加強,路礦回收運動逐漸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