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shù)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y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shù),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nóng)、小說、兵、醫(yī)十二家也“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中“誠”是什么意思,,“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中“誠”的意思:的確,確實,原文:景春①曰:“公孫衍②、張儀②豈不誠大丈夫哉,公孫衍:著名的說客。
張儀(前378年-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后裔,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曾與蘇秦同師從于鬼谷子先生,學習權(quán)謀縱橫之術(shù),飽讀詩書,滿腹韜略,連蘇秦都自嘆才能在張儀之下。張儀曾兩次為秦相,前后共11年,亦曾兩次為魏國國相,第一次4年,第二次僅一年余即卒于任上,死后葬于今開封市東郊宴臺河村
“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中“誠”的意思:的確,確實。原文:景春①曰:“公孫衍②、張儀②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④。”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重要詞語解釋:景春:人名,縱橫家的信徒。公孫衍:著名的說客。張儀:縱橫家。熄:指戰(zhàn)火熄滅,天下太平。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歲叫做成年,行加冠禮,父親開導他。廣居、正位、大道:廣居,仁也;正位,禮也;大道,義也
3、諸子百家的介紹,謝謝諸子:以前為稱呼指孔子、老子、莊子、荀子、孟子、墨子、鬼谷子等;百家:是“百家姓”的簡稱。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來對先秦學術(shù)思想派別的總稱統(tǒng)上關(guān)于百家的劃分,最早源于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他在《論六家要旨》中,將百家首次劃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等六家。后來,劉歆在《七略》中,又在司馬談劃分的基礎(chǔ)上,增“縱橫、雜、農(nóng)、小說”等為十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襲劉歆,并認為:“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后來,人們?nèi)ァ靶≌f家”,將剩下的九家稱為“九流”,自此,中國古代學術(shù)界都依從班固,百家就成了“九流”。今人呂思勉在《先秦學術(shù)概論》一書中再增“兵、醫(yī)”,認為:“故論先秦學術(shù),實可分為陰陽、儒、墨、名、法、道、縱橫、雜、農(nóng)、小說、兵、醫(yī)十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