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跟企業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過渡性養老金要扣除實際繳費的時間。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2020年安徽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如何上調,大多數省份的養老金掛鉤調整政策中,都有一部分是和個人的基礎養老金掛鉤的,基礎養老金越高,增加的金額就越多。
1、從企業調事業怎樣理順養老金?
國家從2014年10月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改革之前和改革之后的人員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流動,養老保險關系的處理還是有區別的。2014年10月之前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的情況根據《關于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保險關系處理的意見的通知》,如果我們在2014年10月之前調入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由企業進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之月起,執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養老制度,
其原有的連續工齡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退休時按機關事業單位的辦法計發養老金,已建立的個人賬戶繼續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管理,退休時,其個人賬戶儲存額每月按1/120.計發,并相應抵減按機關事業單位辦法計發的養老金。也就是說,如果在2014年10月之前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并退休,我們執行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
工齡合并計算,并以此即發基本工資的發放比例,然后按照級別發放退休生活補貼。不過,以前在企業繳納的個人賬戶也會發放個人賬戶養老金,但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一樣扣減相同的金額,實際上計算起來,標準還是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標準。2014年10月之后,調入機關事業單位的情況2014年10月之后的文件依據是人社部規2017年1號文件,《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關系和職業年金轉移接續有關問題的通知》,
簡單點說,實際上是按照2009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暫行辦法執行。將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按照比例轉入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很多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都知道國家規定了,2014年10月至2024年9月的十年過渡期。如果從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人員在這10年內退休,要按照待遇領取地同等條件(如職務、技術職稱等)人員的標準,確定其老辦法待遇標準,實行新老辦法比較,
如果我們在國家規定的過渡期之后退休,要統一按照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金計算辦法進行計算。實際上,跟企業人員的養老金計算方法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過渡性養老金要扣除實際繳費的時間,2014年10月之前從企業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之后退休的人這種情況下,2014年10月之前的企業工作時間,應當視同為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
因為2001年文件規定,其原有的連續工齡與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計算,這一部分實際繳費時間,不需要從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時間中扣除。但注意所說的是連續工齡,一些靈活就業人員的工齡一般是不可以認可為連續工齡的,只有在正常企業的工作時間,才可以視為連續工齡。如果是曾因個人原因離職過,按照最后一次入職時間計算連續工齡,
2、企業單位一半事業單位一半,事業單位退休中人各省工資是怎么調整?
進入了7月份,各個省份已經陸陸續續出臺了各自的養老金調整方案,退休人員都非常開心。而對于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來說,他們的養老金也都是按照定額調整、掛鉤調整和適當傾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調整,在定額調整和適當傾斜上,“中人”并不會受到影響。但是在掛鉤調整方面,“中人”卻似乎有點吃虧,為什么這么說呢?大多數省份的養老金掛鉤調整政策中,都有一部分是和個人的基礎養老金掛鉤的,基礎養老金越高,增加的金額就越多。
而直到現在,部分省份的“中人”養老金還沒有重新核算清楚,依然是按照2014年9月工資計算預發的,這會比他們實際應該到手的養老金更低,那么在掛鉤調整中,他們是按照預發養老金調整的,增加的金額自然會更少,但是,對于這點并不用擔心,因為政府早就考慮到了這點。在吉林省的養老金調整方案中,明確了對于領取臨時核定待遇的“中人”,雖然暫時按目前臨時核定待遇為基數,確定養老金水平掛鉤調整標準,但是在重新核定基本養老金后,已領取的待遇多退少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