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燈的電子鎮流器將燈管內的低壓氣體點燃,已經不少了電流熱效應跟電流磁效應的區別,電流的熱效應是電流通過電阻時,電流所做的功轉化成了熱量,奧斯特的主要著作有《關于電效應的實驗》等電流磁效應在電路中的作用,1、電流磁效應的典型應用就是電磁鐵、電磁繼電器,通過對線圈通電使鐵芯產生磁性。
電流的熱效應是電流通過電阻時,電流所做的功轉化成了熱量。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電流克服電阻的阻礙作用所做的功,以熱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其實很像克服摩擦做功時也要轉化為內能一樣。電流的磁效應則是由奧斯特發現的。是自然規律。當然熱效應也是自然規律。都是人們總結出來的經驗。電流的磁效應就是電流周圍存在磁場,伸出右手,拇指指向直導線上的電流方向,四指環繞方向則是磁場方向。如果是螺線管,磁場方向由右手螺旋法則確定
幾乎除了電燈,電暖器等電熱電器之外都是利用電流的磁效應。電視機中有顯像管需要電磁鐵作為電子的聚焦,電磁爐將電能轉化為高頻磁場。電話使用磁場中的通電導線達到驅動發音膜發生,手機將電能轉化為電磁信號進行發射和接收。節能燈的電子鎮流器將燈管內的低壓氣體點燃,已經不少了
1、電流磁效應的典型應用就是電磁鐵、電磁繼電器,通過對線圈通電使鐵芯產生磁性。2、電流磁效應:當導線內有電流流過的時候,便會在導線周圍形成一個以導線為中心的環形磁場。磁感線方向與電流方向成右手螺旋定則。當右手拇指方向為電流方向時,其余四指運動方向即磁感線方向
4、奧斯特如何發現電流的磁效應?奧斯特(1777~1851)奧斯特,丹麥物理學家,出生于蘭格朗島的魯德喬賓。1799年他畢業于哥本哈根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奧斯特在科學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電流引起的磁效應。根據他自己的敘述,這一發現是在1820年春天的一次演講中提出,而于同年夏天宣布的,實際上早在1812年在他所發表的《關于化學定律的見解》一文中,就提出了電和磁之間存在聯系的問題。磁效應的發現在科學上具有重大意義,促進了電磁學的迅速發展,奧斯特經過多次失敗后,于1822年采用精致的壓力計和確保增加的壓力作用于水容器內外兩側,首次得到水可壓縮性的相當精確的數據。1823年,根據對溫差電偶接頭的研究結果,得出結論,這種接頭在比伏打電池低得多的電位差下,能產生較高的電流,他還對庫侖的扭秤做了某些重要改進。奧斯特的主要著作有《關于電效應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