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名人很多,今天介紹幾位肇慶籍名人,他們是。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物與肇慶歷代名人息息相關,“文化大革命”期間,張聞天受到迫害,遣送肇慶,安置地點正是位于肇慶軍分區龍頂崗西南側牛崗的一所平房,建“仙花寺”,支持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肇慶傳播西方文化。
1、肇慶都出了哪些名人?
肇慶名人很多,今天介紹幾位肇慶籍名人,他們是:△鄧發(1906年3月7日—1946年4月8日),廣東肇慶市云浮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前期領導人之一,中國工人運動的早期領導人。參加過省港大罷工和東征戰役、廣州起義,歷任中共香港市委書記、廣州市委書記、廣東省委組織部長、閩粵贛邊特委書記、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兼政治保衛局局長。
長征中任縱隊政治委員,抗日戰爭期間任中共駐新疆代表、中共中央黨校校長、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民運委員會書記。△鄧兆祥(1903年4月1日—1998年8月6日),廣東省肇慶市高要縣肇慶鎮雙木棉村(現為肇慶市)人,開國少將,黃埔軍校畢業,曾任國民黨貴州桐梓海軍學校訓育主任,長治艦艦長,重慶號巡洋艦上校艦長。
1949年率部起義后參加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海軍青島基地司令部副參謀長、副司令員,北海艦隊副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曾任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副主席,△岑華,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人,解放軍少將。1940年12月生,195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過援越抗美、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歷任、副團長、團長(1979年時任),炮兵第1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陸軍第41集團軍參謀長、廣東省軍區副司令員。
2、肇慶市歷史上都有哪些名人呢?他們因為什么而出名?
肇慶是一座有著豐富歷史的城市,在每個角落里,散落著許多的舊建筑,然而,這些看似普通的建筑物與肇慶歷代名人息息相關!1、包拯包拯于公元1040年到端州任知州,即端州最高行政長官,當時他42歲,是第一次擔任州級長官。包公主政端州3年,政聲斐然,他因地制宜,開創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魚塘式農業之雛形;他設立了一座龐大的儲糧備荒的谷倉--豐濟倉;他創建了端州第一個交通和郵政總站,創辦了端州第一所公立學校。
”西門外的龍頂崗井是目前僅存的兩口包公井中較為完好的一口,2、余漢謀漢謀圖書館1935年,有錢任性的肇慶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余漢謀因捐資改建并贈一批古籍,這里就更名為\
包公為端州成為西江中下游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作了貢獻,▲星巖書院,是嶺南最早的書院之一,也是肇慶歷史上第一所公立學校。包拯任端州知州三年,在端州城打了七口井,據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廣東新語》記載:“包孝肅為端州守,嘗穿七井,城以內五,城以外二,以像七星,其在西門外者,曰龍頂崗井,民居環抱,清源滑甘,為七井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