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快訊#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上圖中蘭陵縣北為發生過2~3級小地震,但震源深度多在8000米以上,所以這里的地震為構造地震,大家要注間區分,甄別中國地震臺網發的震汛,不要一發生小地震就認為是塌陷地震或其它類的人工地震,●地震類型發生在陜西省華縣地震屬于典型的板塊內部大地震,其重復期很長。
1、山東地震是怎么回事?山東之前有過地震嗎?
首先十分明確,山東之前有過地震,大范圍上講山東幾百年來最大的地震是指是17世紀的那次臨沂大地震,以郯城、臨沭為中心,震級有八級以上,這也是有記載以來我國東部板塊最大的一次地震。而自20世紀以來山東地區雖也有發生地震,但是震級都不大,七級以上的地震有兩次,一次是建國前的菏澤地震,一次是六十年代的渤海濱州、東營一帶的地震,
其他的地震震級一般在六級以下。在以前之所以提起山東地震會造成山東人,尤其是造成臨沂人恐慌的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謠言的傳播,其實臨沂郯城雖然處在地震帶上不假,但是我國有很多地方都處在地震帶上,而像日本更是處在強地震帶上,基本每天都有地震發生,但是幾百年了山東都再也沒有發生過特別大的地震,所以,山東發生地震的概率雖然有,但是遠沒有像謠言傳播的那么嚴重。
尤其是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什么時間發生地震第一時間便可以知道,不是所有地震都與臨沂與郯城有關,現在去郯城農村,在很多人的家里還能見到一個純由鋼管做成的防震床,就類似于古代的“架子床”,四根直徑有15公分的主梁,三個方向以及頂端全都是焊有鋼管支撐,只在一面留有一個上下床的出口。這種床在九十年代往后的幾年里特別流行,原因就是95年底,臨沂的蒼山縣(現在的蘭陵縣)發生了5級左右的地震,蒼山和郯城是鄰縣關系,倉山發生地震后雖然震級小,但是郯城的居民仍然會與三百年前的郯城大地震以及郯廬地震帶做出聯想,這時就有了防震床的歷史舞臺,
其實郯廬地震帶的準確名稱是郯廬斷裂帶,并且也不單純指的是山東郯城到安徽廬江這一段,只不過是以前在不同地段區域狹義的根據地方命名。廣義上的郯廬斷裂帶在我國境內有兩千多公里的長度,涉及大半個中國,從南部的長江沿岸武穴湖北開始,經過安徽、山東、渤海、遼東半島、東北腹地直達俄羅斯,還是那句話,關于地震的發生,目前還沒有哪個國家能在震前就準確的預測到,我們能夠做到的就是多學習地震知識,以及不要聽信謠言以訛傳訛。
2、明嘉靖年間,陜西關中大地震是怎么回事?
1556年1月23日夜,中國陜西省南部秦嶺以北的渭河流域發生的一次巨大地震,是中國人口稠密地區影響廣泛和損失慘重的著名歷史地震之一,估計震級為8級。據史書記載,以陜西渭南、華縣、華陰和山西永濟四縣的震災最重,故稱為華縣地震,也稱關中大地震,101個縣遭受了地震的破壞,分布于陜、甘、寧、晉、豫5省約28萬平方公里。
地震有感范圍為5省227個縣,震中區為西安市以東的渭南、華縣、華陰、潼關、朝邑至山西省永濟縣等,約2700平方公里。陜西、山西、河南三省97州遭受破壞,余震月動三五次者半年,未止息者三載,五年漸輕方止。●古籍記述《中國地震目錄》歸納史書記載對此震的描述是:“秦晉之交,地忽大震,聲如萬雷,川原坼裂,郊墟遷移,道路改觀,樹木倒置,阡陌更反,
五岳動搖,寰宇震殆遍。陵谷變遷,起者成阜,下者成壑,或崗阜陷入平地,或平地突起山阜,涌者成泉,裂者成澗,地裂縱橫如畫,裂之大者水火并出,井泉涸廢,新泉涌流,噴高丈余。山移河徙四五里,涌沙、陷沒亙數千里,華山諸峪水北潴沃野,渭河漲壅數日。華縣、渭南、華陰及朝邑、蒲州等處尤甚,郡城邑鎮皆陷沒,塔崩、橋毀、碑折斷,城垣、廟宇、官衙、民廬傾頹摧圮,一望丘墟,人煙幾絕兩千里;四處起火,數日火煙未滅;民天寒露處,搶掠大起。
軍民因壓、溺、饑、疫、焚而死者不可勝計,其奏報有名83萬有奇,不知名者復不可數,”曾親身經歷過華縣地震的明代官吏秦可大在《地震記》中寫道:“受禍人數,潼、蒲之死者什七,同、華之死者什六,渭南之死者什五,臨潼之死者什四,省城之死者什三,而其它州縣。則以地之所剝剔近遠分深淺矣”,據史料記載,死亡人口上萬的縣,西起徑陽,東至安邑;死亡人口上千的縣,西起平涼,北至慶陽,東至降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