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論分水嶺-余光中國評論論文集》,純文學,1981年,愛荷華大學的寫作訓練和藝術課程啟發了余光中對現代藝術的接觸,普遍吸收了西方音樂,簡介余光鐘:余光鐘,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作品呈現抽象趨勢,余光:1中有隨筆,余光中作品多產,風格多變。
余光中作品多產,風格多變。近年來,mainland China出版了近20種詩歌、散文、評論和翻譯作品。他的詩《鄉愁》傳遍了整個華人世界,他的《鄉愁四韻》《山歌》等詩也頗為膾炙人口。《聽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散文也被選入文集,編入海峽兩岸的教科書。余光中的翻譯以詩歌為主,包括小說和傳記;王爾德的翻譯喜劇《不是兒戲》、《溫夫人的范》和《理想的丈夫》都曾在臺灣和香港上演。
1。格律詩時期(1949-1956年)以《船的挽歌》、《藍色羽毛》和《天國夜市》為代表。大部分課文都是兩三段,每段四行,兩四個韻腳。2.現代化的醞釀期(1957-1958年)以鐘乳石和西羅橋的后半期為代表。開始發展長度分散的句型。3.美國留學時期(1958-1959)以萬圣節為代表。愛荷華大學的寫作訓練和藝術課程啟發了余光中對現代藝術的接觸,普遍吸收了西方音樂。作品呈現抽象趨勢。
3、 余光中有哪些散文集?余光: 1中有隨筆。左手的繆斯,文星,1963,2.《棕櫚雨》,文星,1964年。3、《快樂的旅行》,文星,1965年,4.故鄉的田園詩神,純文學,1968。5.燃燒的鶴人,純文學,1972,6.聽冷雨,純文學,1974。7.綠色一面的悲傷,純文學,1977,8.《論分水嶺-余光中國評論論文集》,純文學,1981年。9.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帆,1987,10.由地圖,九首歌,1988年。11.《渡江》,九歌,1990,12.從徐霞客到梵高,九歌,1994。13.有序,九歌,1996,14.日不落之家,九歌,1998。15.藍墨水的下游,九歌,1998,16.連環政變,上海文藝,1999年。簡介余光鐘:余光鐘,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