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長安的上一級行政單位,長安是西安下轄的縣之一。讓劉邦沒想到的是,剛在洛陽安頓下來不久,就有人提出建議,光贊同是不夠的,張良必須說出他的理由,從漢高祖開始算,長安一直是縣,西安一直是市,但劉邦是清醒的,于是他又找來能斷大事的張良,已成帝王的劉邦,有居天下中心的心態,因而他跳過秦朝徑自承續了東周的舊制,將都城選定在了原是東周國都的洛陽。
1、古代的長安是現在的西安嗎?
先說結論:不是!不是!不是!不是!重要的話說三遍。長安是縣,西安是市,從漢高祖開始算,長安一直是縣,西安一直是市。西安是長安的上一級行政單位,長安是西安下轄的縣之一,自漢朝以來一直如此。你能問,東城區為什么改名叫北京市了么?西安市為什么改名叫陜西省了么?能么?能么?能么?長安,最早是一個鄉,漢高祖劉邦其實很想定都咸陽(縣)的,可是都城被項羽給燒沒了,無可奈何只能重新建城。
地點就選在了長安鄉,為了匹配都城所在,把長安鄉升格為縣。即:長安縣為都城所在,都城以縣名命名,稱之為長安城!那么,長安縣的上一級行政單位,的西安,當時稱為什么呢?稱之為:京兆尹!記住了,京!兆!尹!是西安的古稱!!!隨后的日子里,古西安經歷了多次改名,分別有:京兆郡,改回京兆尹,京兆州,京兆府,唐朝時短暫改名為雍州宋朝都城遷離了西安,所以西安在宋朝最后一次被叫做京兆(府),
元朝改京兆府為安西府,后改名為安西路,后又改名為奉元路。到了大明,自然不能再繼續“奉元”,于是西安第一次有了今天的名字:西安府,從此以后,六百五十多年來,西安的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而長安縣的名字也一直沿用至今,長安縣作為西安(京兆)下轄的一個縣,兩千年來轄區和位置,也經歷了很多次的變化。在今天的西安,漢宮遺址大體屬于未央區,在西安城的西北方向,挨著咸陽市,
那里是最初的長安所在。后來,經歷了千年歲月,長安城實在是不堪重負,城內地下水都被生活污水污染了,所以隋朝建立都城的時候,不得不重新選址,于是向東南方向重新建立了都城,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城的大概位置。長安縣,也隨之南遷,當然了,今天的西安城,經歷了后來的多次大修改建擴建。今天看到的城墻,大多數是明城,進入到內城里面才能見到部分隋城,
2、劉邦得天下之后為什么定都洛陽?又為什么遷都長安?是誰說服他的?是怎么說服他的?
劉邦稱帝十分倉促。滅掉項羽之后,劉邦幾乎是第一時間即下達了一道急令:速備車駕,趕赴定陶,劉邦之所以急赴定陶,皆因此時的韓信手握十萬雄兵,且享有垓下大勝的威望,正駐軍在定陶,在劉邦看來,韓信若有異心,趁機爭天下,無人能與其爭雄。為了防止帝王大業功虧一簣,不給韓信留出一絲一毫動蠢蠢欲動的機會,所以劉邦急赴定陶,撕毀垓下之戰前與韓信、彭越“共天下”的約定,驅車直入韓信軍營,宣布奪了他的軍權,
這一次,韓信與兩年前修武被奪兵權一樣,沒有任何反抗就交出了兵權。由此可見劉邦駕馭麾下的能力確實強悍,當然也可以說,劉邦對韓信吃得很透,知道他性格上的軟肋,奪得至關重要的兵權后,劉邦沒有照慣常的程序走,先選定國都,再稱帝,而是迫不及待地在定陶即了皇帝之位。稱帝大事辦成之后,劉邦這才著手定都事宜,漢王國的國都原本在關中櫟陽,如今關東廣大地區已在大漢帝國的統治之下,再以櫟陽為都城,顯然已不符合實情。
秦朝的都城咸陽,也不是什么好選擇,一來此時的咸陽已遭項羽火焚的差不多了,二來秦二世而亡,太晦氣,選在哪里才算理想呢?已成帝王的劉邦,有居天下中心的心態,因而他跳過秦朝徑自承續了東周的舊制,將都城選定在了原是東周國都的洛陽。高帝五年春天,劉邦率領大漢文武百官一行人,向洛陽進發,讓劉邦沒想到的是,剛在洛陽安頓下來不久,就有人提出建議:大漢應該遷都關中。
提出遷都建議的人是一個無名小卒,名叫婁敬,此人臉膛粗黑,來見劉邦時穿著一件老舊的羊皮襖,原來,他是一個派去守衛隴西的戍卒,途徑洛陽時,遇到了一個當將軍的同鄉,這將軍同鄉將他帶進了宮。進宮之后,婁敬第一句話就讓劉邦意識到眼前的無名小卒是個高人,婁敬開門見山問劉邦,陛下定都洛陽,大概是想與周朝比試興隆吧?因為確實是這么想的,劉邦只好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