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黃石的包漿是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還得從包漿說起。田黃石的包漿要分兩種,一種是自然包漿,還有一種是人為包漿,人為包漿是田黃石(不管是老田黃還是新田黃)在人們的人為作用下產(chǎn)生的包漿,包漿是古玩行業(yè)的一個術語,它是一個物件經(jīng)過長年累月風化后表層形成了一層透明晶體,也可以說是一層氧化膜,使人感覺到這個物件有種滄桑感。
1、紫砂壺的包漿是怎么回事?
今天來說說包漿是什么?包漿是古玩行業(yè)的一個術語,它是一個物件經(jīng)過長年累月風化后表層形成了一層透明晶體,也可以說是一層氧化膜,使人感覺到這個物件有種滄桑感。不單紫砂壺,瓷器銅器錫器等等都會有包漿,所以呢,紫砂壺的包漿不是養(yǎng)出來的,和瓷器花瓶、銅器等等物件一樣把它們做為擺件放著自然風化,時間長久了就會有包漿。
相反紫砂壺一直正常泡茶使用,使用的時間再長都不會有包漿出現(xiàn),在這里順便說一下,很多壺商總說他們的紫砂壺泥料非常好,養(yǎng)兩個月就可以見到包漿。都是忽悠人的,下面我發(fā)一把紫砂壺的圖片大家看看,民國初一個叫袁義和的藝人的作品“三足壺”:這把壺從1990年傳到我手上二十多年了都在泡茶使用,所以它非常潤澤、陳而不舊。
但壺的表層還是有薄薄一層包漿,那是因為解放后一直到1983年這把壺放在我姑奶奶家,30多年沒使用。我爺爺是解放前國民黨一個小吏,即便是潮汕淪陷那幾年,我爺爺帶著家小跑到揭西國統(tǒng)區(qū),也還帶著這把壺一直使用著,解放后爺爺不在了,我奶奶不敢把它放在家里,把它藏在我姑奶奶那一直到83年才拿回來。再看看下面這把壺照片,我1993年買的:感覺就比較滄桑,因為是大品,不適合我泡工夫茶,也就是剛買的那兩個月有泡茶使用,之后二十多年幾乎沒有使用,
2、老田黃石的包漿是怎么回事?
老田黃石的包漿是是怎么回事,這個問題還得從包漿說起。田黃石的包漿要分兩種,一種是自然包漿,還有一種是人為包漿,自然包漿是田黃石在長期的自然存放下,通過十分緩慢的氧化和微生物的作用而形成的一種膜,這種膜的成份不是田黃,而是另一物質。例如,田黃中的某些離子,氧化過后就不是原來的離子了,而是變成了另一種離子化合物,也就是另外一種新的物質,
又倒如,田黃中的某些離子,在解磷菌這種徽生物的作用下,使田黃中含磷的離子脫磷而變成其他的離子,而在不和田黃石中的其他離子結合,也就變成了另一種新物質。這些新物質單個離子是肉眼看不見的,只有隨著時間的移長,新物質不斷堆積多了,就行成了一層薄薄的的膜,這個膜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包漿,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越老的田黃包漿越厚。
人為包漿是田黃石(不管是老田黃還是新田黃)在人們的人為作用下產(chǎn)生的包漿,例如保養(yǎng),打蠟,上油等。表面吸咐的微細塵埃等形成的膜,還有人們經(jīng)常把玩也會行成膜。這些膜也是包漿,從肉眼看見光滑,但是它質地疏松,不象自然氧化的包漿那樣致密。老田黃石的包漿就是這么回事,希望大家在收藏田黃石時認真觀察實踐,不要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
3、黃花梨手串包漿時,另一半不能包漿了,這是怎么回事?
海黃手串不易包漿或包漿不均勻主要是其油性不夠或油性不均勻,現(xiàn)在黃花梨手串料基本是三二十年前的人工林,即人工種植的料子。其心材木質部玩家叫“格”,其直徑也就比珠子的直徑略大;有些商家把珠子做的比“格”還大,就會產(chǎn)生白皮現(xiàn)象,這里就產(chǎn)生兩個問題,一是人工林生長年限短,木材的油性還沒長出來。
再就是為了把珠子做大,而是珠子帶有白皮,白皮部分就更是無油性了,玩海黃首選紫油梨,重量大的,其次考慮文理。盤珠子是一個文玩項目,重在過程,盤的是心境,不要急,慢慢來,時間功夫到了,自有收獲,有人開玩笑只要下功夫,轉頭都能包漿,這話也不算玩笑,八達嶺長城上很多垛口的邊沿有包漿的,就是長期的,多批次的“摸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