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守住荊州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以上這四個階段,其中第二階段,也就是糜芳和傅士仁沒有守住荊州是關羽失荊州的最關鍵的一環,關羽失荊州的關鍵點在于,當時荊州的守將不是一個老吃穩重的大將,他早在關羽回師之前就派人散布消息,說東吳對荊州的父老鄉親非常的好,讓關羽身邊的荊州籍士兵放心。
1、如果你是《三國演義》中的關羽,你打算怎樣守住荊州?
謝謝邀請,如果讓我守住荊州,那么不是歷史改寫了么?不過這里面是假如。我只能固守,也只能聽天由命,丟失荊州跟大意沒有多大關系,具當時的戰況分析原因,天地人三家各占一領先地位,天不滅曹,地是吳,人是劉,荊州是吳國之地,應該明正言順歸還,可你屢次不還這不有違人愿嗎,所以失荊州是人愿天理,換誰都守不住荊州。在某種程度上講,關羽目中無人,有勇無謀而好逞強勢,但凡強中自有強中手,
2、如果關羽不傲的話能守住荊州嗎?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有一定道理的。從孫權的角度說,由于曹操實力強大,孫劉任何一方無法單獨抵抗曹操的現實沒有改變,孫權不愿意因為荊州與劉備、關羽撕破臉面,而且在與劉備平分荊州,占有江夏、長沙、桂陽后,與劉備重新結盟,還提出為自己兒子迎娶關羽女兒,可見拉攏、主動示好的意味頗為明顯,在襄樊之戰期間,孫權還提出派兵請求。
這些都可以表明孫權從本心來說不愿意破壞孫劉聯盟,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期間,孫權是完全可以爭取的對象。特別是關羽水淹七軍生擒于禁以后,曹操在派遣徐晃救援樊城曹仁的同時,也開始征調張遼等人,此事對于孫權再次進攻合肥也是很好機會,如果關羽不是傲慢,完全可以聯合孫權,讓其兵出合肥。既可以減輕前線曹操方的軍事壓力,又可以減輕后方防備孫權的壓力,
但是關羽卻面對孫權求婚示好,不僅不許婚,更“辱罵其使”。兵圍樊城之時,孫權假言幫助關羽,雖然關羽看破孫權意圖,更是大罵“銘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因為關羽自己的傲慢,讓他只看到與孫權對抗的一面,沒有看到聯合的一面。反而一意孤行,將孫權推向了曹操,關羽在襄樊戰果越大,孫權越忌憚,最終向曹操稱臣“箋與曹公,乞討羽自效”。
此外,關羽“善待士卒而驕于士大夫”的性格對他團結同事極為不利,“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可見,糜芳、傅士仁叛變投吳,并不是一時意憤,而是關羽長期慢待兩人結果。特別是糜芳,兄長糜竺在成都為官,已故的妹妹是劉備夫人,如此身份竟然甘愿至自己哥哥身家性命于不顧,可見關羽與兩人關系鬧得是多僵,
軍資供應不足,“還當治之”不過是兩人投吳的導火索。還有劉封、孟達,在關羽兵圍樊城、襄陽之時,多次讓劉封、孟達發兵去支援襄樊前線,但兩人卻以“山郡初附”為借口,推脫不去,劉封、孟達之所以不救關羽,恐怕更多還是關羽傲慢。正是關羽的傲慢,讓他內不能整合蜀漢各方力量,外不能東和孫權,最終導致了荊州丟失,身死人手的悲劇,也是關羽個人的性格悲劇,
3、荊州在三國為什么是兵家必爭之地?假設關羽如果守住荊州會怎樣?
喜歡歷史的都知道這么一句話:歷史沒有如果。不過,就當娛樂層面去“如果”一下,看看龐統未死,幫助關羽守荊州結果會如何,在這里,就按照世人所普遍了解點的三國演義角度去猜想一下看。首先,分析一下關羽的性格,關羽忠義世人皆知,但是,關羽自大,剛愎自用,同樣為人所知曉。在封五虎大將的時候,關羽居然不屑于和黃忠為伍,稱黃忠為一老卒,
而馬超投靠劉備,關羽遠在荊州鎮守,居然要來益州和馬超比武,直到諸葛亮一封信安慰關羽,說他比馬超要強,這才絕了關羽的念頭。關羽也看不起曹仁,守荊州時執意進軍樊城,結果攻了半年多,都沒有攻下來,關羽同樣看不起抬棺死戰的龐德,結果在戰場上,胳膊中了一箭,不得不刮骨療傷,還有就是孫權派人來提媒,關羽卻說“虎女焉能嫁犬子”,直接把孫權給駁了回去,抬高自己也就算了,還貶低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