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務院批準實施的《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為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著力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SZF決定設立西咸新區,確定范圍為西安和咸陽兩市接合部,以渭河為中軸線,西起規劃中的西咸環線,東至涇渭交匯口,東西橫貫50公里、南北擴展5~10公里的整體板塊。
渭河將成西安的城中河
據了解,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發展戰略規劃總面積為9036平方公里,現狀總人口965萬人,到2020年總人口1280萬人。其主城區范圍北至涇陽、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澇河入渭口及秦都、興平交界,東至灞橋區東界,總面積1280平方公里。西咸新區將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撐區,把西咸兩市聯接為有機的整體。
從構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大視野來看,渭河將是未來西安的城中河和中心綠帶。按照方案要求,經過5~10年的開發建設,西咸新區將成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區,形成西安大都市圈之中渭河百里生態景觀長廊橫貫東西、秦漢歷史文化景區一脈相連、現代制造和生物產業集群化發展、人居環境適宜優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區,形成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在西部具有強大積聚和輻射帶動功能的一體化開發示范區。
灃渭新區
突出城市特色功能
灃渭新區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寶公路以北,東接西安市西三環,西接規劃中的西咸繞城新線位,規劃總面積195平方公里。
該區域是西咸兩市中心城區距離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點區塊,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重點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區和生物產業聚集區兩大功能區,建設西咸都市圈人居環境最為適宜優美的新型都市商務中心和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及環保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1000億元。
●城市特色功能區
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集聚功能為重點,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智能電器、微電子制造等高技術產業和總部經濟、物流配送、住宅產業等現代服務業,打造灃河“大水大綠”生態景觀,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700億元。
●生物和環保產業聚集區
依托大型骨干企業,重點發展生物醫藥、環保節能和精細化工產業,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的生物和環保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
涇渭新區
著力打造精品景區
涇渭新區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環線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東至西咸分界線,規劃總面積305平方公里。
該區中間地帶為五陵塬保護區,四周有較大的開發建設空間。將重點按照空港產業園、歷史文化聚集區、現代產業聚集區三大功能區進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臨空產業園區、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秦漢歷史文化集聚區和西部地區重要的現代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旅游總收入達到70億元。
●咸陽空港產業園
該區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貨運集散地,是我省重點規劃建設的三大物流園區之一。以臨空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航空物流、大型飛機改裝及維修、航空服務和運輸等產業,到2020年生產總值將達到100億元,人口達到20萬人,建成西部最大的臨空產業園區和國際知名的航空產業城。
●五陵塬歷史文化聚集區
堅持保護優先,著力打造精品景點景區,重點發展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娛樂、生態田園觀光等產業,建成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的秦漢歷史文化集聚區和生態宜居新區。力爭到2020年旅游總收入達到70億元。
——現代產業集聚區。按照循環經濟發展理念,積極發展機械加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現代制造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加工等生態產業,適度發展風力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設備等新興產業。力爭到2020年生產總值達到300億元。
渭河景觀帶
構建百里生態長廊
以渭河為軸線,西起澇渭交匯口,東至涇渭交匯口,南北兩岸延伸800~1000米,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該區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態景觀帶。將以河堤建設、河道治理、生態綠化、景觀打造為重點,積極開發渭河沿岸的歷史文化資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構建橫貫東西的百里濱河生態長廊。
涉及兩市人口51萬
本報訊《西咸新區規劃建設方案》明確了西咸新區規劃控制范圍560平方公里,在2016~2020年的全面提升階段,生產總值將達到1500億元左右。
西咸新區的規劃范圍為,以渭河為中軸線,西起規劃中的西咸環線,東至涇渭交匯口,北至西咸北環線,南至310國道西寶線,東西約50公里,涉及西咸兩市6個縣(區)、22個鄉鎮(街道辦),總人口51萬人。規劃控制范圍560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