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被認為是“最窮”的四個縣,不在黃岡,也不在孝感其中第一個地方就是咸豐縣。隋開皇十八年改黃州南安縣為黃岡,作為一個黃岡人,我覺得黃岡的教育目前已經優勢不再,相反的武漢的教育正在穩步提升,黃岡、黃州、新州、黃陂、黃安、黃梅皆因黃石澇得名,而這些地名都是曾地處黃石澇的歷史地名,因為治所變遷而遷移。
1、想讓小孩去黃岡讀書,黃岡目前教育狀態怎么樣?
作為一個黃岡人,我覺得黃岡的教育目前已經優勢不再,相反的武漢的教育正在穩步提升。眾所周知,華師一附中是全國排名第一的高中,比衡水中學還厲害,武漢的教育在全國來說也是數一數二的,華師一每年考上清華北大的有很多人!雖然考上清華北大對于一些人來說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一個農村孩子來說。能夠考上中國的頂尖大學已經很了不起了,
2、湖北黃岡在湖北內是最落后的嗎?
湖北被認為是“最窮”的四個縣,不在黃岡,也不在孝感其中第一個地方就是咸豐縣。咸豐縣為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轄,湖北西大門,為荊南之要地,距州府所在地恩施98公里,距重慶市黔江區53公里,從地理位置來看還是很有優勢的,咸豐縣國土總面積255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36.4萬人,總耕地面積4.4萬公頃,境內分布著很多少數民族,縣工業基礎薄弱,經濟支柱主要以農業為主。
第二個地方就是竹溪縣,竹溪縣為十堰市下轄縣,位于大巴山脈東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鄂西北的邊陲,鄂、渝、陜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區,該地區是是連接華中地區、面向大西北、出入大西南的重要通道,區位優勢明顯,竹溪縣國土面積3310平方公里,全縣總人口36.8萬人,縣經濟主要以:農、林、牧、漁業等農業發展為支柱,該地區生產總值約為54.6億元。
第三個地方就是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是宜昌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該縣位于鄂西南山區、長江和清江中下游,是一個集老、少、山、窮、庫于一體的特殊縣份,縣域總面積3424平方公里,全縣有23個民族,其中土家族約占51%,總人口約為42萬人,縣境內山川秀美、風情濃郁,近年來一直尋求旅游產業的產業。第四個地方就是陽新縣,
3、湖北省東部為何有那么多“黃”字開頭的地名?如黃岡、黃石、黃梅等?
將姓與地名聯系起來,比較牽強。地名是統治者取的,總不能因為討好畏懼某個姓氏而改名,那全國甚至全世界地名歷史只要與某個姓氏都可以這么這么講了,你不能說武漢是因為因為武姓得名華盛頓因為華姓得名,這是沒有依據的。漢末荊州刺史劉表于黃石澇筑城,名為黃城,南朝梁武帝于木蘭縣以南筑城,名為鹿關城,為北江州治所;北周大象元年為南司州駐地,取黃城與武湖得名黃陂(陂字出自《周易·泰封》的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隋改名黃州,系黃城鎮與南司州得名,后黃州治所遷今天黃州禹王城,舊黃州改名新州,又因與舉洲相對,稱為新洲。隋開皇十八年改黃州南安縣為黃岡,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析黃岡、麻城、黃陂三縣置,置黃安縣,屬黃州府,取“地方安謐,生民安妥”之意。郭子章《郡縣釋名》湖廣卷上:“割麻城太平、仙居二鄉,黃岡中和鄉,黃陂灄源鄉,建縣于姜家畈,黃民始安,故名黃安”,
“黃民始安”之“黃”黃指地屬黃州府,原地又屬黃陂、黃岡一部。黃岡、黃州、新州、黃陂、黃安、黃梅皆因黃石澇得名,而這些地名都是曾地處黃石澇的歷史地名,因為治所變遷而遷移,古代取地名要么是托古意復舊名,要么寄托美好的愿望(如“安”“寧”“順”“應”“平”“新”),要么因為當地重要的山、河、下屬地名或者是紀念某位名人或重要事件。
黃色是古代吉祥尊貴的顏色,又是金的代名詞,頗受歡迎,“五方”中央之土屬黃,故有“天地玄黃”,而黃帝也因為“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還有被人夸得能超過五岳的黃山、母親之河-黃河,古代更是規定明黃色屬于帝王專屬顏色。不僅湖北,全國以黃字命名的地名更是多不勝數,如浙江臺州黃巖區,廣東廣州黃埔區,上海黃浦區,山東青島黃島區,河北黃驊市,陜西黃陵縣、黃龍縣,河南內黃縣、潢川縣,安徽黃山市黃山區,貴州黃平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