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大豆1.6元/斤,然而我們自己的大豆卻不能夠以此為參考定價,因為國內外大豆的種植成本差距很大。如果按照250斤/畝算,成本價就是3.46元/斤,也就是說每生產一斤的大豆,就要產生3.46元的成本,由于大豆不需要涼曬,含水分多,(一百斤大豆大約含水率在10%到15%之間),每一百斤炒熟后折耗10到15斤。
1、我們這里進口大豆1.6元/斤,新大豆如何賣?多少錢一斤出手比較合適?
進口大豆1.6元/斤,然而我們自己的大豆卻不能夠以此為參考定價,因為國內外大豆的種植成本差距很大。就拿美豆來說,種植的成本僅為481美元/英畝,約等于561元/畝,如此低的種植成本,國內根本無法實現。所以,大豆多少錢一斤?咱們應以種植的成本為參考的依據,大豆種植的成本種植大豆的過程并不復雜,一畝地產生的成本費用主要包括種子費50元;肥料費用,包括底肥、追肥一共200元;各種藥物支出,15元;人工費用200元;土地租金,400元。
最后,合計總成本為865元,而一畝大豆產量非常低,200~300斤之間。如果按照250斤/畝算,成本價就是3.46元/斤,也就是說每生產一斤的大豆,就要產生3.46元的成本,所以,出售大豆的定價要在3.46元/斤以上才賺錢。然而,大豆市場價格卻并不如意,曾經下降到2元/斤,經常徘徊在3元/斤,導致大豆種植沒有效益,反而要虧本,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并不高,
豆農應該如何應對低價市場進口大豆很便宜,而國內的大豆價格卻很高,一個1.6元/斤,另一個則3~4元/斤,很多人肯定是去選擇更便宜的。這對于豆農來說,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對此豆農應該如何去應對呢?其實,唯一辦法只能夠去降低成本,從成本入手。我們的大豆種植成本是865元/畝(各地的種植成本肯定是存在差異的),而美豆才是561元/畝,相距304元,
2、一斤大豆能榨多少油,十斤左右的豆油四五十塊,一斤豆兩塊五六?
我們這里很多農民種一畝或半畝地的大豆都是自己榨油吃。你說的很對,市場上的大豆每斤兩塊五六毛錢,一百斤大豆出12至14斤左右,出豆餅72至77左右,現在都是使用新式榨油機,先把大豆炒熟了再榨。由于大豆不需要涼曬,含水分多,(一百斤大豆大約含水率在10%到15%之間),每一百斤炒熟后折耗10到15斤,就按你說的每一百斤260元計算,每一百斤大豆出13斤豆油,出73斤餅,每斤豆餅1.5元,73斤??1.5元=108.5元,減去加工費30元,還有78.5元,260元減去豆餅錢78.5元還有181.5元,181.5?13大約是14元,也就是說每斤大豆油成本就是14元。
3、大豆煮熟后可以直接撒大姜溝底做底肥用嗎?
現在炒菜相信很多人都是少不了生姜了,特別是在煮魚、肉等,生姜可以去腥味,很多人都會用,平時感冒了也會熬個生姜水喝,家里熬湯的都會放姜提味。姜是一種調料,吃了對身體也有好處,像現在不少人專門種來買,我家這邊生姜一斤5塊錢左右,老姜和嫩姜價格也不一樣。那生姜是怎樣種植的呢?就以我家農村種姜來說說吧,像現在這個時候,4月份了,我們這邊天二十多度了,很適合種姜了。
在種姜之前,我媽都是先把土地給翻新,翻新后的土地可以撒上農家肥(豬糞、鴨糞、草木灰),和翻新土地攪拌均勻。也有的人是在種的時候才放農家肥,其二,土地弄好后就種姜了。選擇的姜塊要好哦,而且有嫩芽的,放好生姜后就可以姜生姜埋起來了,我媽種好生姜后喜歡在土壤上蓋一層稻草,主要是怕下大雨會沖掉土地(我們這邊下雨多),還有就是夏天淋水的時候,太陽大也不怕把土壤曬得太干。
其三,種了后記得管理,施肥,澆水,姜很容易種植的。而至于大豆煮水后經過發酵用來種姜做肥料,這個是可以的,最優質的有機肥,但是黃豆價格貴,像我在超市買黃豆一斤三四塊錢,如果買黃豆回來種植生姜,這個是很不換算的,如果是在小盆栽里種幾棵到可以,但是要種來買或者種多的家里吃,自然浪費了,像我們農村這邊都是用農家肥居多,如果農家肥不多,可以買化肥了,至少比買黃豆便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