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洪水則不同,這意味著家可能就沒有了,賴以為生的田地也都沒有了。21年7月21,河南省新鄉市出現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突破250mm,新鄉市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出現嚴重內澇和洪水災害,成千成萬的災民緊急轉移;然而當積水尚未退去的時候,新鄉上游的多座水庫同時泄洪,并快速淹沒了新鄉市,部分市縣區積水深度超過2m,顯然沒有水庫的泄洪,新鄉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洪災,那么水庫為什么不能提前泄洪,而非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呢。
1、鄭州發洪水,鄉下情況怎么樣?
鄉下應該好很多。暴雨200毫米,相當于20厘米厚的雨水短時針平鋪在每一寸地表上,包括屋頂、水泥瀝青硬化路面以及農田土地上,城市里硬化率高,又沒有田埂約束、水塘緩沖,幾乎所有的雨水都會毫無阻擋地以最快速度匯集到地勢略低處,形成十倍二十倍深度的積水,城市越大,匯集倍率越高——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城市病!雖然城市有下水管道,但是這種封閉的管道有一毛病,就是高地處部分直通下水管道(如屋檐雨漏)的雨水,會在整個封閉的下水管道中產生高壓,短時間內反而影響路面雨水井排水,甚至噴發倒流,加劇低地積水速度!而鄉村整個排水系統幾乎都是開放的(前幾年瞎搞的村莊雨水管道工程除外[捂臉]),一部分雨水會被裸露的土地吸收,大部分會被田埂約束在一塊塊農田中,一般田埂高度都足以約15至20厘米(150至200毫米降雨)地表水,尤其是在夏天農田都急需要用水,排水口基本都處于關閉和半關閉狀態。
加上塘壩和溝渠蓄水,基本都能對付200至300毫米強降雨,但是,農村也不是沒一點問題。農村洪災基本都離不開過境水造孽,包括低洼平原的洪水走廊、大山區山口源頭,以及水庫溢洪區等,除了這些地方,大多數農村即使形成內澇,也就是某一片農田作物沒頂了,村民住宅一般都會自動選擇地勢較高處,形成的“自然村”自然強大無比。
2、為什么水庫不能提前泄洪,而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
2021年7月21,河南省新鄉市出現特大暴雨,日降雨量突破250mm,新鄉市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出現嚴重內澇和洪水災害,成千成萬的災民緊急轉移;然而當積水尚未退去的時候,新鄉上游的多座水庫同時泄洪,并快速淹沒了新鄉市,部分市縣區積水深度超過2m,顯然沒有水庫的泄洪,新鄉就不會造成如此嚴重的洪災,那么水庫為什么不能提前泄洪,而非要等到下游受災再泄洪呢?其實,水庫不能提前泄洪,有經濟原因,更多的卻還是技術原因,
水庫泄洪水庫承擔的功能有利益驅使不同的水庫承擔的功能并不相同,這跟水庫所處的位置有重要作用。一般情況下,水庫承擔的功能通俗來說,有兩種,也就是“興利”和“除害”,除害功能一般可以理解為防洪,在河流中修建水庫,可以攔蓄洪水,避免洪水直接沖向下游造成洪澇破壞。例如水庫具有一定量的庫容,當上游洪水來臨時,可以先攔蓄一部分洪水,減少洪水的流量,比如洪水流量1000m3/s,水庫將500m3/s攔蓄在水庫中,剩余的500m3/s排泄至下游,這樣本應該承受1000m3/s的下游,只用承擔500m3/s即可,大大減輕了洪澇災害,
至于水庫攔蓄起來的500m3/s則用于增加水庫的庫容,可以在洪水過去后,慢慢放到下游,不會形成洪水流量。通過這樣的調度,實現水庫的防洪除害,例如三峽水庫每年都要攔截、消減長江洪峰,保證下游安全,水庫特征水位線興利功能一般可以理解為經濟收益。其可以包括灌溉、供水、養殖、發電等等,比如水庫處于灌溉渠內,修建灌溉渠道,可以灌溉農田,從而收取灌溉水費;靠近城鎮,可以向自來水公司供水,收取水費;攔蓄水庫后,形成靜水,養魚形成產業;而水庫在向下游放水時,設置水輪發電機組,還可以利用水能落差實現發電,這些功能都可以理解為興利功能,
對于除害功能,一般水庫沒有多少利益,其保護的主要是國民經濟,承擔社會功能;而興利功能則是水庫的實實在在的利益,收取的水費、發出的電能都能帶來經濟收益。水庫為什么不能在洪水來臨前泄洪?其實水庫的除害和興利是矛盾的,怎么說呢?除害功能就需要水庫蓄水越少越好,這樣才能攔蓄更多的洪水;但是興利又需要水庫蓄水越多越好,比如供水、灌溉都需要充足的水量,而發電不僅需要水量,還需要水位落差,所以,對于興利而言,水庫更愿意多蓄水,這樣才能更多的滿足水庫的經濟效益。